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

ID:36696508

大小:64.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3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_第4页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作者:王文辉董明国王世平【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建中汤治疗,设立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作比较观察。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及胃内窥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加味建中汤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胃黏膜腺体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改善均十分明显(P<0.05)。结论: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2、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加味建中汤;临床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CAG伴中度以上异型增生者,有可能沿“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演化模式,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临床上受到高度重视。该病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难以根治且易复发,而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笔者从2005-2008年间,采用加味建中汤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76例临床观察报道如下。7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76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门诊5例,住院7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男30例,女

3、16例;年龄29~70岁,平均(40.0±2.2)岁;病程0.6~28年,平均(7.8±4.0)年。病情程度:轻度22例,中度15例,重度9例。有肠上皮化生(IM)与不典型增生(ATP)共31例,其中属轻度者12例,中度16例,重度3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1~42岁,平均(41.1±2.1)岁;病程0.6~25年,平均(7.1士4.1)年。病情程度为: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3例。有肠上皮化生(IM)与不典型增生(ATP)共22例,其中属轻度者8例,中度12例,重度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均衡,检验具有可比性(P&g

4、t;0.05)。1.2病例纳入标准主要参照《慢性胃炎的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1]中诊断标准,纳入试验前经胃内窥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收集病例。1.3排除病例标准7合并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者,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恶性肿瘤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妊娠或过敏体质以及精神病患者。1.4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建中汤治疗,基本方:白芍20g,桂枝10g,炙甘草5g,大枣肉10g,生姜3片,饴糖30g(烊化),黄芪15g,乌梅8g。糜烂型胃炎加田七10g、丹参10g、白芨10g

5、、珍珠末3g(和服);以胃脘痛为主要表现者,加延胡10g、郁金10g、木香10g(后下);面色不华者加当归10g、党参10g。每日1剂,水煎成400mL,早晚2次分服。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药业,Z20040003)每日3次,每次4片,空腹服用。2组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胃镜以治疗前及停止治疗后半个月以内的检查为准。治疗期间均嘱忌食腌制、烧烤、油炸食品,不饮浓茶等及影响本临床研究的药物。2结果为了准确判断加味建中汤的效果,我们分别制订临床疗效标准、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病理3项疗效标准如下。2.1临床疗效标准与结果参照1989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

6、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定标准[2],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见表1)。2.2主要症状疗效标准与结果主要症状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

7、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关于《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为有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无恶化者为无效(见表2)。2.3病理检查与结果本组均在治疗前后经活检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度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原则》的标准[3],将轻、中、重分别记为1、2、3分;各项目积分为部位组织得分之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度积分变化比较,见表3。综合表1、表2、表3,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8、;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疗效总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