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ID:36707250

大小:62.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_第1页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_第2页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_第3页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_第4页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10年5月—2011年3月期间,住院患儿168例,对其开展心理、饮食护理,采取恰当的隔离,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等。结论通过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家长满意度。【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本病好发于夏秋季,患儿为主要传染源,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能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传播疾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

2、少数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其确定为丙类传染病。我院儿科2010年5月—2011年3月期间共收治患儿168例,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现将该病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90例,女78例,年龄最大8岁,最小2个月,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疹,疱疹为圆形或椭圆形,基底部绕有红晕,无痒感,其中103例有手足疱疹,126例臀部有疱疹,96例有口腔粘膜疱疹,体温37℃—40℃,所有病人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临床给予抗炎、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住院时间平均7—

3、8天。2护理52.1消毒隔离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带病毒者,潜伏期通常为2—7天,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已经发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手、手巾、玩具、餐具等各种日用品引起间接接触传播;不小心接触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感染。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至关重要。患儿一旦确诊,即予及时隔离,隔离期为2周[1]。本院设手足口专门病区,病区分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双通道,全病区严格按传染病分区管理。病室内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30分钟/次,每天用紫外线照射病房2次,每次30分钟。物体表面、地面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4、2.2基础护理2.2.1一般护理首先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交代护理配合事项,减少患儿及其家人的恐惧心理。2.2.2同一病种患儿可同居一室,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和水泡结痂脱落可解除隔离[2]。2.2.3高热时除物理降温外,鼓励患儿多饮水。纳差、汗液丢失所致的电解质紊乱及时纠正。2.2.4作好呕吐、腹泻的相应护理。2.3疱疹的护理2.3.1手足部位疱疹的护理2.3.1.1床铺保持清洁、平整、干燥,皮肤保持清洁,经常更换柔软的棉织内衣。52.3.1.2洗澡时不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用温水即可。且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加重皮肤损伤。2.3.1.3应

5、剪短患儿的指(趾)甲,必要戴棉质手、足套,以防抓破,并尽量减少下床活动。2.3.1.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安尔碘,严重者可用1%的硼酸湿敷。2.3.1.5进行各种注射或贴胶布时尽量避开皮损处。2.3.2臀部疱疹的护理及时为患儿清除大小便,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对疱疹破溃处,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外涂。2.3.3口腔部位疱疹的护理2.3.3.1加强口腔护理的饮食调理2.3.3.1.1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如:牛奶、菜粥、蒸蛋。禁食酸、辣、硬等刺激性强的食物。2.3.3.1.2食物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刺激

6、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2.3.3.1.3吃饭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因吃零食能加重口腔黏膜的刺激,减少唾液的分泌。2.3.3.2患儿因口腔疼痛咀嚼吞咽困难,唾液经常流出引起消化液流失,要鼓励患儿咽下唾液。2.3.3.3保持口腔清洁,早晚以软毛牙刷刷牙,对因疼痛不肯进食者,在进食前用棉签蘸1%达克罗宁溶液涂口腔溃疡处,进食后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对小婴儿不会漱口者在餐后饮少量0.45%淡盐水。52.3.3.4对于疱疹破溃者取思密达调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每次涂药时观察黏膜糜烂、溃疡及其演变情况。动作应轻柔,勿刺激以免咽部引起恶心,导致患儿拒绝涂药

7、。2.4症状护理及专科护理2.4.1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如患儿出现头痛、呕吐、抽搐、嗜睡、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立即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防止窒息的发生[3]。2.4.2发热的护理发热期间,护士加强体温监测,对体温<38.5℃的患儿,可给予多喝温开水;体温>38.5℃的患儿,可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行降温后30分钟测量体温,了解降温效果,及时补充水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高热惊厥史者,应积极控制体温。发生惊厥抽搐时,注意避免受伤,同时

8、注意与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