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高程测量》PPT课件

《井下高程测量》PPT课件

ID:36707850

大小:207.6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0

《井下高程测量》PPT课件_第1页
《井下高程测量》PPT课件_第2页
《井下高程测量》PPT课件_第3页
《井下高程测量》PPT课件_第4页
《井下高程测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井下高程测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井下高程测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井下水准测量第三节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第一节概述一、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和种类1、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在井下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高程系统,确定各种采掘巷道、硐室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以解决各种采掘工程在竖直方向上的几何问题。2、井下高程测量的任务(1)确定主要巷道内各水准点与永久导线点的高程,以建立井下高程基本控制;(2)给定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方向;(3)检查主要巷道及其运输线路的坡度和测绘主要运输巷道纵剖面图。3、井下高程测量的种类现以下图的矿井为例说明井下高程测量的种类我国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

2、、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矿区高程控制测量:是指在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在矿区建立的三、四等水准网。图2-1井下高程测量的类型综上可见,井下高程测量分为三种类型,即(1)通过立井导入高程(2)水准测量(3)三角高程测量二、井下高程测量的基本要求1、井下高程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三角高程的方法敷设。δ<50时,水准测量50<δ<80时,即可以用水准测量也可用三角高程测量δ>80时,用三角高程测量2、从井底车场的高程起算点开始,每隔300—

3、500米设置一组高程点,每组高程点至少应由三个点组成。3、水准点可设在巷道的顶板、底板或两帮上,也可在井下固定设备的基础上。第二节井下水准测量一、井下水准测量的外业1、井下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变换仪器高法注意:当水准点设在巷道顶板上时,要倒立水准尺,尺底(零刻度)端顶住水准点。2、井下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两水准点之间往返测高差较差不大于±50√Rmm闭合、附合水准路线单程测量,闭合差不大于±50√Lmm二、水准测量的内业1、水准测量的内业的目的计算各测点之间的高差,经平差后,求出各测点的高程。2、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由于井下的高程点有的设在顶板上

4、,有的设在底板上,可能出现四种情况。三、巷道剖面图的测绘1、目的:为了检查平巷的铺轨质量或者为平巷改造提供依据2、具体做法:先用皮尺沿底板每隔10米或20米标记一个临时点,并且将此点标记在巷道两帮上,以便调整坡度放腰线时使用3、巷道剖面图绘制要求:(1)水平比例尺一般为1:2000、1:1000、1:500,对应的竖直比例尺一般为1:200、1:100、1:50;(2)按水平比例尺画出表格,表中填写测点编号、测点间距、测点的实测高程和设计高程、轨道面的实际坡度;(3)在表格的上方,绘出巷道的纵剖面图绘图时,先按竖直比例尺绘出水平线,注明高程

5、,绘出测点的水平投影位置,按照测点的实际高程和选定的竖直比例尺绘出竖直面上的位置,然后用直线将这些位置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巷道的实测纵剖面线。(4)在表格的下方绘出该巷道的平面图,并且在图上绘出高程基点和永久导线点的位置。第三节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一、施测方法图2-2井下三角高程测量井下三角高程测量一般是与经纬仪导线测量同时进行的。施测方法如图2-2所示安置经纬仪于A点,对中整平。在B点悬挂垂球用望远镜瞄准垂球线上的标志b点,测出倾角δ,用钢尺丈量仪器中心到b点的距离l′,量取仪器高i及觇标高v。由图2-2可以看出,B对A点的高差可按下式计

6、算:h =l′sinδ+i-v式中l′—实测斜长,基本控制导线应是经三项改正后的斜长;δ—垂直角,仰角为正,俯角为负;i—仪器高,由测点量至仪器中心的高度,测点在底版时为正值,顶板时为负值。v—觇标高。由测点量至照准目标点的高度,测点在底版时为正值,在顶板时为负值。当井下经纬仪导线为光电测距导线时,在A点安置仪器,在B点安置反射棱镜,并对中整平。用测距仪测出仪器至反射棱镜中心斜距l0′,经气象、加常数等项改正后,得改正后斜距l0′A、B两点间的高差可按下式计算:h  = l′sinδ+l′²/2R.cosδ(cosδ–k)+i-v式中k  

7、—折光系数;R  —侧线处地球曲率半径。仪器高和觇标高应在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各量一次,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丈量仪器高时,可使望远镜竖直,量出测点至镜上中心的距离。三角高程测量要往返进行。相邻两点往返测量的高差互差不应大于(10+0.3l)㎜(l为导线水平边长,m);三角高程导线的高程闭合差不应大于±100√L㎜(L为导线长度,km)当高差的互差符合要求后,应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结果。闭合和附合高程路线的闭合差,可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复测支线终点的高程,应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高差经改正后,可根据起始点

8、的高程推算各点的高程。二、限差的要求总结如下(1)仪器高和觇标高两次互差不能超过4㎜;(2)三角高程往返测量相邻点高差互差为不大于(10+0.3l)㎜;(3)高程闭合差不大于±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