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大容量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多通道大容量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ID:36716430

大小:203.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多通道大容量高速数据采集系统_第1页
多通道大容量高速数据采集系统_第2页
多通道大容量高速数据采集系统_第3页
多通道大容量高速数据采集系统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通道大容量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001年2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Feb200l第38卷第1期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Na~alSd~ceEdition)Vo】.38No1文章编号:0490.6756(2001)010029.04多通道大容量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郭四稳一,古乐野(1_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成都610064;2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都610041)摘要:在国家重点工程《型号工程全机液压导管脉动应力测试与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的研究中,作者采用f’20世纪90年代的先进

2、的技术及有效的算法,解决了多通道、大容量微弱信号的高速采样及实时数据处理和●大数据量[一次采样最多360MBytes]的实时存盘等技术难题数据的后处理也比传统的处理方法提高了近10倍,使得在测试现场就可以于较短时间内得到测试结果.关键词:大容量;高速;中断;FIFO~脉动应力;振动中圈分粪号:(3236文峨标识码:Al引言在许多弱小应变信号的调理、采集、存贮和数据分析处理应用中,例如飞机发动机的各种振动特性分析,飞机液压导管强度分析,各种破坏性实验分析等等,由于通道多、数据量大、采样持续的时间长、采集速率高及现场测试条件较为恶劣,给

3、测试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国家重点工程《型号工程全机液压导管脉动应力测试与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就是针对上述特点开发完成的.本系统可实现远距离动态应变测量,可同时支持80通道的模拟信号采集,现场实际使用的通道资源可任意分配,确保500K/s的采样速率,实现不问断持续2000s的长时同大容量采集.本系统同时提供一套功能强大的大容量数据的后处理软件,采用先进的加速算法和多种速度优化的程序设计技巧【1,3-5],使大容量数据的处理时间比传统方法下降了一个数量级,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数百兆字节数据的自动快速分析处理.2系统原理及技术难点2.

4、1系统原理本系统技术要求高,结构复杂,涉及诸多当前测控技术领域的前沿难点.基于此,我们在设计之初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设计思想,大量采用9o年代最新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成果,将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稳定性放在第一位.图l为系统原理框图.图l系坑原理框困收稿日期:2000-10.29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22技术难点介绍22.1A/D转换技术本项目的核心是持续360M字节,500K的A/D转换技术.要实现360M以上的持续采样,记录方式必须借助硬盘方能实现为了实现A/13转换与

5、A/D转换结果写硬盘的并行实时工作通常采用A/D转换双缓冲存贮器技术.所谓双缓冲存贮器技术是指在A/D板上设置两个A/I)结果缓存单元,每个缓存单元64KB在A/D转换过程中,当一个缓冲区通过内部总线接收来自A/D转换器采集的数据时,计算机通过PC总线及时地将前一时刻存人另一缓冲区的A/D转换结果数据,写人硬盘中如此周而复始,实现持续大容量数据采集.根据我们仔细研究及实验,发现此种方法只能实用于200K下的A/D转换器由于采用双缓冲器互相交替接收A/D数据,在两个缓冲器切换过程中,CPU必须介人做一定工作量的处理当A/D转换速率低于

6、200K时,CPU可以有5ps的时间完成切换动作;当A/D转换速率达到500K时,CPU仅有不足2的切换时间,此时极易造成A/D转换数据丢失现象.另外采用此方法,硬件电路非常复杂,如果不采用专用LSI太规模定制器件,电路的工艺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本系统中,我们采纳并行多处理机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采用FIFO存贮器作为A/D缓存单元A/D转换器输出的数据流以DMA方式直接写入FIFO存贮器,当FIFO存贮器内数据达到总容量的50%后,其半满标志翻转.该信号引起CPU中断,CPU一次从FIFO中读出已完成转换的A/D数据,然后写人硬盘.在C

7、PU读FIFO的过程中并不影响FIFO继续接收A/D转换的数据流.采用此种先进的A/D缓存原理,可避免频繁的总线切换操作,只要保证在FIFO余下的50%容量未装满之前,将FIFO中的前50%数据及时取走,即可保证不丢失数据基于此原理的A/D转换接口,可达到系统总线的最高吞吐速度.(在IS&总线上可达到2M/s的转换速度).2.2.2大容量数据高速写盘当A/D转换速度达到500K/s时,有1M字节的数据需要存盘.由于硬盘寻道时间为12ms以上,此时会出现12K字节数据的堆积并且12ms仅是指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

8、数倍于12ms的寻道时间.如采用文件方式写盘,根本无法控制数据存盘的时间.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只有采用低级设备操作方式写盘将一个2.1G硬盘作为专用低级设备进行操作,依据硬盘的物理道进行写人操作.只有此方法能完全克服硬盘磁头寻道带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