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临床分析

胃间质瘤临床分析

ID:36748075

大小:63.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胃间质瘤临床分析_第1页
胃间质瘤临床分析_第2页
胃间质瘤临床分析_第3页
胃间质瘤临床分析_第4页
胃间质瘤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间质瘤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胃间质瘤临床分析作者:李传宝倪丽萍倪丽娜【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15例中,8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底部,4例位于胃窦部;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15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6例,细胞增生活跃4例,恶性5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应长期密切随访。【关键词】胃间质瘤诊断治疗【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gastricstromaltumor.MethodsTheclinicalmanifestation,diag

2、nosisandtreatmentof15patientswithgastricstromaltumorwereretrospectivelyanalysed.ResultsOfthe15patients,8locatedinthebodyofthestomach,3inthefundusand4intheantrum.Themainsymptomwasabdominalpain.Allweretreatedbyexcision.Histologicaldiagnosiswasasbenigntumorin6cases,uncertaintypesin4,malignantin5.Therew

3、erelocalrecurrencein2casesanddeathin1.ConclusionsCompleteexcisionisrecommendedforgastricstromaltumorpatients,long-termpostoperativefollow-upisnecessary.【Keyword】gastricstromaltumordiagnosistreatment5胃间质瘤起源于胃肌丛中的Cajal间质细胞,是有CD117阳性表达的胃非上皮肿瘤。我们收集我院过去五年间收治的15例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48-75(平均6

4、2)岁。12例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返酸等,2例为黑便,1例体检时发现。2诊断方法11例行胃镜检查,表现为粘膜下半球形隆起,饱满或深凹性溃疡形成等;3例行胃肠钡餐透视可见充盈缺损,胃轮廓线以外可见组织肿块影等;1例体检时行CT检查发现左上腹部胃外肿瘤。3治疗方法及病理结果术中发现15例中,8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底部,4例位于胃窦部;术中先据肿瘤边缘3cm局部切除肿瘤,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其中显示良性6例;不确定4例;恶性5例;根据该结果对其中的6例良性者行胃局部切除术,其余9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与术中快速病理结果一致,免疫组化显示15例CD117(+)、CD34(+),阳

5、性率100%。4随访随访1-5年,术后复发2例,死亡1例。复发者均为病理为恶性者,复发部位为胃周淋巴结和肝转移,死亡者死因为肝转移所致肝脏衰竭。5讨论胃间质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其高峰年龄为50-70岁,预后与肿瘤的良恶性及对肿瘤的干预程度有关。因此,提高对胃间质瘤的认识,及时诊断,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上有着深远的临床意义。胃间质瘤分布以胃体最多,约占50%,胃窦及贲门部各占25%。按生长方式大致可分4型:壁内型、腔内型、腔外型和腔内外型。不同部位、大小及生长方式肿瘤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上腹痛最常见占80%,30%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20%患者有黑便,

6、尤其是恶性和腔内型胃间质瘤病人。胃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胃肠钡餐透视、CT及胃镜检查[1]。胃肠钡餐透视依据肿瘤在胃壁的位置有不同表现,壁内型的典型表现为正常粘膜表面出现“桥型皱襞”,如有溃疡可见龛影;腔外型为外在压迫表现;腔内外型为胃内有边缘光滑的肿块,或胃轮廓线以外可见组织肿块影。CT显示小的胃间质瘤(<5cm)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及强度均匀并倾向于向腔内生长;大的胃间质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与邻近结构分界清或趋于模糊,出血、囊变、坏死并倾向于胃腔外生长。胃镜显示良性间质瘤生长慢,多呈粘膜下半球形隆起,境界清楚,粘膜光整,少有溃疡形成;恶性间质瘤生长快,直径较大,多数向腔内不规

7、则突出,常有深凹性溃疡形成。胃间质瘤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来确诊,胃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5上皮样细胞以不同数量组成。以梭形细胞为主,占70%-80%[2];胃间质瘤免疫组化主要特征为CD117(+)、CD34(+),CD117对胃间质瘤的诊断有特异性,CD34在胃间质瘤中有较高表达率(70%~80%)[3],而在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均阴性,因此CD34是鉴别三者的非常有用的标记物,但不能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