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30例临床体会

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30例临床体会

ID:36758668

大小:59.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4

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30例临床体会_第1页
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30例临床体会_第2页
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30例临床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30例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30例临床体会【关键词】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患者中心静脉压测定、全静脉营养输液、肿瘤化疗药物通路、血液透析通路等诸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可选择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笔者于2009年4月—2010年2月对30例血液透析患者成功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透析,注意置管深度,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32~74岁,身高155~170cm。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8例,病因:原

2、发性高血压14例,2型糖尿病4例,多囊肾2例,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肾病综合征1例,重症胰腺炎1例,除草剂中毒1例。  1.2操作方法330例患者均取去枕平卧位,取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头后仰偏向左侧,常规消毒铺巾,取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上缘形成的三角顶点,略偏于动脉搏动外侧0.5cm为进针点,利多卡因细针局部麻醉,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方向,负压进针1~3cm可见暗红色回血,固定细针,穿刺针沿细针方向紧靠细针负压进针见回血,拔出细针,固定穿刺针,采用Seldinger法植入单针双腔导管(艾贝尔13cm)长度

3、10~11cm不等。透析中血流量可达250~300ml/min。非卧床患者行胸片检查导管位置,保证导管尖端位于右气管支气管夹角之上。  1.3结果患者行血液透析置管保留时间1~120天,1例除草剂中毒患者当日死亡拔管,1例重症胰腺炎好转3天结束血液净化治疗,其余均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后采用内瘘透析拔管。  2讨论  深静脉置管作为血液透析临时通路已广泛应用,临床上多采用股静脉3、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卧床短期透析患者可采用股静脉,但该处置管透析流量低,易感染,保留时间短;锁骨下静脉穿刺难度大,流量好,但易致锁骨下静脉狭窄,为患者将

4、来上臂内瘘流量不足留下隐患;颈内静脉穿刺相对容易,流量好,患者活动不受限,感染低,故临床多采用颈内静脉穿刺[1]。但是血液透析中要求足够血流量满足患者尿素肌酐等清除,如果尖端位置过深,可致心房穿孔、心包填塞,如果发生心包填塞,2/3的患者可以致命,所以颈内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很重要,心脏跳动及颈部活动可引起导管尖端异位1~5cm,理想的位置位于无名静脉近端、上腔静脉远端,距腔静脉、右房结合处3~5cm,右侧气管支气管夹角是胸片上上腔静脉上缘最可靠位置,总是在腔静脉与心房结合处上2.9cm,导管尖端位于该标志上1cm,位于右心缘上方,确保位

5、于心包之外[2]。本组患者为南方人,身高155~170cm,多数插管深度10cm,术后胸片均保证导管尖端位于右气管支气管夹角之上1cm,保证患者透析安全性。【参考文献】 1王玉柱.血液净化通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8-60.  2朱继红.危重症医学的操作.技术和微创监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