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

ID:36766960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5

《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奚治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

2、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具准备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课件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二、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

3、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原因同学们在后续课程中将会找到答案.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煤油温度高,说明煤油中的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多.即电阻大的金属丝产生热量较多.结论:1.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2.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3.在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三、焦耳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我们称之为焦耳定律。用公式表示为:Q=W=UIt=I2Rt(焦耳定律的推导:若消耗的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即Q=W又∵W=UItU=IR∴Q=W=UIt=I2Rt)例题: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J热量?解:5min=300s0.6某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A的电流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解:由题知:R=2ΩI=2AP=I2R=(2A)2×2Ω=8W导体将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8W.同学们在演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

5、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四、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电热是有利还是有害的?电热的利用方法:1)利用电热来驱潮.2)加热电热的防止方法:1)加散热窗2)通风良好或加风扇3)不过长时间使用处;三、交流、评估与小结请同学们先讨论总结这节课自己的收获老师补充,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知识1.电流的热效应及影响因素.2.焦耳定律及公式3.电热的利用及防止.四、作业布置1.将一台“220V,100W”的电风扇、一个“220V,100W”的充电器、一把“220V,100W”的电烙铁分别接到220V的电源上.在相

6、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它们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A.电烙铁B.充电器C.电风扇D.一样多2.某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A的电流时,产生热量的功率是多少W?1min产生的热量是多少?3.(选作)导线相互连接的地方为什么比别处更容易发热,甚至引起火灾?五、板书设计1.电流的热效应2.焦耳定律及公式Q=I2Rt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1)电热的利用:加热;利用电热来驱潮。电热的优点:(2)防止电热的电热的危害:电热的防止:加散热窗;通风良好或加风扇;不过长时间使用处;教学反思:通过从学生生活实际(各类电热设备)出发,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出问题,展开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7、,对于教材的实验由于实验装置比较复杂,采用多媒体课件flash播放后让学生总结、讨论其优缺点,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实质,然后用火柴代替煤油,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