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nAl-TRIP钢组织性能的研究

CMnAl-TRIP钢组织性能的研究

ID:36778628

大小:4.57 MB

页数:157页

时间:2019-05-15

CMnAl-TRIP钢组织性能的研究_第1页
CMnAl-TRIP钢组织性能的研究_第2页
CMnAl-TRIP钢组织性能的研究_第3页
CMnAl-TRIP钢组织性能的研究_第4页
CMnAl-TRIP钢组织性能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CMnAl-TRIP钢组织性能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摘要TRIP钢由于TRIP效应使钢板在获得高强度的同时又不损失塑性,这种强化机制使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在汽车业中应用可节能减重、降低成本而又不失安全性。应用前景广阔。传统CMnSi—TRIP钢用硅元素来稳定残余奥氏体,但硅含量高于1%时钢板表面易产生稳定的氧化物,使钢板涂镀能力变差。用铝替代硅可减少氧化物提高钢板涂镀能力和表面质量,易于实现热镀锌退火生产。CMnAI.TRIP钢作为新钢种,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设计了三种不同成分的CMnAI.TRIP钢,利用热膨胀模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光学电镜,拉伸试验等测试方法,较为系统

2、的研究了试验钢的组织性能,发现了最佳的热处理参数,讨论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和化学成分等因素对组织性能影响的原因,研究了残余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铝替代硅后使CMnAI—TRIP钢的Ac,、Acj温度升高,0.05P钢Act为750℃,0.IP和0.IPSi两种钢Ac!都为757℃,三种试验钢加热至1100℃也未获得单一奥氏体区:在冷却至贝氏体区等温前会发生先共析铁素体的生成,使双相区奥氏体数量减少,剩余奥氏体的碳含量升高,并且高双相区退火温度更有利于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热模拟试验发现0.05P钢在770℃双相区退火时奥氏体及其碳含量分别为25%和O.54%,在

3、820"C时分别为35%和0.40%,在870"12分别达到45%和0.31%。但双相区退火温度对残余奥氏体及其碳含量的影响并不呈单调变化趋势,在820℃双相区退火试样的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4%,碳含量为1.36%,都为最高值:热模拟数据显示相变动力随贝氏体等温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的数量却呈下降趋势。O.05P钢420℃等温时和450℃等温时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差异不大,500"C等温时在30s热膨胀曲线有一明显的下降过程,推断为奥氏体发生了渗碳体的分解;0.05P钢在680"(2和720"(2退火时的Avrami指数”分别为1.011和0.77,低于理想

4、的Avrami指数(2—4)。通过不同双相区退火温度试验发现三种试验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都含有大于10%的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含量在800"C至89012呈上升趋势;铁素体含量随双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贝氏体含量则随双相区退火vii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抗拉强度随双相区退火温度的变化同残余奥氏体的变化相似,屈服强度随双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延伸率则相反;研究发现选择双相区退火温度使铁素体和奥氏体比为65%:35%时可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0.05P钢在820℃有最高值39.3%,0.IP钢和0.1PSi钢分别在820℃和770℃有最高值36.1%

5、和36.6%,强塑积都高于22000MPa%,颈缩时的^值都大于0.2。通过贝氏体等温试验发现在贝氏体较少时间保温组织中会形成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含量较少:随贝氏体保温时间的延长,贝氏体转变充分,马氏体含量减少而残余奥氏体及其碳含量增加;450℃等温300s时发现渗碳体的析出,而在高温500℃时30s就已发生奥氏体的分解,造成残余奥氏体及其碳含量的降低;试样抗拉强度随贝氏体保温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延伸率和屈服强度则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450"C等温时试样力学性能优于其它温度,强塑积最高,0.05P钢在450℃保温60s时抗拉强度为646.5MPa,延伸率达到39.3%

6、,强塑积为25400MPa%,和传统cMnsi.TRIP钢相当,能满足使用要求。实际生产中可围绕82032等温2rain和450"C保温60s来设计热镀锌退火生产线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和板速等其它相关参数。‘对比合金成分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发现磷、硅、铜的添加使0.1P钢和0.IPSi钢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低的延伸率,抗拉强度的提高是磷固溶强化和TRIP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磷的添加提高了奥氏体的淬透性,在冷却至贝氏体等温时减少了先共析铁素体的生成,使残余奥氏体含量升高,残余奥氏体碳含量降低,降低了残余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使应变后期瞬时^值降低,导致延伸率的降低;由于钢

7、中铝含量较高,试验中磷、硅含量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很小.铜元素提高了残余奥氏体含量,但使其碳含量降低。舍铜钢抗拉强度的提高是由于TRIP效应、铜的固溶强化作用以及更多的贝氏体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瞬时n值和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发现瞬时月值特征与TRIP效应有关。不同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参数下试样的瞬时n值特征都取决于残余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残余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低时,应变初期发生较快的马氏体相变,对应较强的TRIP效应和高的瞬时H值;应变后期由于VHI摘要较少的马氏体相变,TRIP效应弱,瞬时H值低,导致均匀延伸率和延伸率的降低;而残余奥氏体力学稳定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