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课件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课件

ID:36814585

大小:1.33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19-05-10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课件_第1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课件_第2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课件_第3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课件_第4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刺法灸法学咸宁卫校王燕萍第一章刺灸的概念刺灸学,是研究刺法和灸法防治疾病的具体方法,操作技术及其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刺法和灸法是临床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针灸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刺法的意义刺法,是采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运用各种操作方法激发经气,以调整人体阴阳,防治疾病。灸法,是采用艾绒或药艾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通过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刺法和灸法同属于外治法,只是操作方法不同。在治疗上又可以相互补充,故常合用,合称为针灸疗法。二、刺灸的起源与发展1、刺法的起源与发展1.1砭石针法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2、石器时代,据推测应该与原始人的治病经验有关。“砭石”,是一种经过磨砺而成的锥形或楔形的小石器——这是最原始的“针”。原始人用这种石针来叩击皮肤、揉按肌肉,或浅刺放血,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经验积累,逐步发展成为针灸治疗的工具。1.2针具的发展砭石→骨针→竹针→陶针→铜针→铁针→金针→银针→钢针→不锈钢针→激光疗法1.3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镵(chán)针:箭头针,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变为皮肤针园针:圆头针,为按摩工具鍉(dī)针:推针锋针:三棱形,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三棱针铍(pí)针:剑头针,为外科工具园利针:圆而且锐,用于治疗急性痹症毫针

3、:常用于治寒热痹痛在经络者长针:环跳针,芒针大针:火针1.4刺法的发展2、灸法的起源与发展2.1灸法的起源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后。火的应用为灸法的创造提供了条件。由于温热刺激皮肤使人感到舒服,或许由于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于是萌发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念头,并从实践逐步积累经验,这大约就是灸法的起源。最初用于灸焫的材料是树枝或柴草,后来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艾”在灸焫方面的独特功效。名称形状用途镵针头大,末端一分尖锐浅刺皮肤,泻阳分邪气,泻热圆针针身圆柱形,针头卵圆按摩肌肉鍉针针头如黍粟状,圆而微尖按压经脉外部(按脉

4、勿陷),补正祛邪锋针针头锋利,呈三棱锥形主痈痹痼疾,泻热出血铍针形如剑切开排脓,治痈肿已成脓圆利针针头微大,针身反小,圆而且利用于深刺,主痈症、痹气暴发者毫针针身细如毫(豪)毛应用最广,通调经络,治寒热痛痹长针针身细长而锋利深刺,用肌肉肥厚处,治深邪远痹大针针身粗圆针刺放水,治关节积液2.2灸法的发展最初灸法多采用直接灸,艾炷较大,壮数较多,现代则采用小炷少壮灸,并衍化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灸疗方法。第二章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历史悠久,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携带方便,经济实用,因此它是针灸临床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第一节毫针

5、的结构和保养一、毫针的结构分为针身、针柄、针尖、针尾、针根五个部分二、毫针的规格临床以26—30号1—3寸的毫针最为常用三、毫针的选择四、毫针的保养和维修第二节针刺前的准备一、思想准备二、选择体位1、选择体位的原则2、临床常用的体位三卧三坐三、毫针的选择1、毫针长短的选择2、毫针粗细的选择3、根据医者手法熟练程度选择四、定穴与消毒1、定穴2、消毒2.1针具器械的消毒2.2医者手指的消毒2.3施术部位的消毒第三节针刺的方法一、进针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叫进针法。进针时一般双手协作,互相配合。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按压腧穴局部,辅助进针,故

6、称右手为刺手,左手为押手。1、常用的进针法1.1单手进针法1.2双手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指切进针法1.3管针进针法2、押手的作用a固定穴位b帮助进针时的指力,使针身不至于弯曲c减少进针时的疼痛d加强针刺的作用,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1、针刺的角度直刺(90°)、斜刺(45°)、平刺(15°)2、针刺的方向要根据经脉循行的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及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而定。3、针刺的深度指针身刺入穴位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三、行针与得气行针是指进针后为了探取针感或加强针感而采

7、取的一些操作方法。得气是指进针后施行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称得气,即酸、麻、胀、重等感觉。1、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2、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四、针刺补泻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由下面三个方面决定:1、机体的机能状态2、腧穴的特性3、针刺手法3、针刺手法包括从进针到出针的整个操作过程。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针刺补泻手法如下:3.1提插补泻操作:针刺后在得气的基础上,将针由浅而深,插多提少,反复

8、重插轻提,以下插为主者是补法;反之,将针由深而浅,提多插少,反复重提轻插,以上提为主者是泻法。3.2捻转补泻操作:是指在针下气至基础上,以大指和食指末节的指腹部来回转针,有进有退,从用力轻重、角度大小、速度快慢、左捻或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