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学习热点ppt课件.ppt

最新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学习热点ppt课件.ppt

ID:62107462

大小:725.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4-16

上传者:U-140648
最新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学习热点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学习热点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学习热点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学习热点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学习热点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学习热点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学习热点 肌肉起止点疗法——临床应用特点对“经筋”类疾病,如关节、软组织损伤、疼痛等,有较好的疗效。(主要是骨骼肌):(1)按压该穴时,局部疼痛、压痛,或关节活动痛立即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这是检验是否为反阿是穴的唯一标准。(2)反阿是穴本身有时有明显压痛(刺痛或酸胀)。这是寻找反阿是穴的重要体征,如有多条肌肉受累,则会有多个反阿是穴。 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点”确定方法先确定疼痛所属肌肉或疼痛部位(或邻近部位)所附着的主要肌肉,然后在此肌肉的起止点或肌腹的隆起最高处以指压来寻找反阿是穴。临床同时发现,反阿是穴通常位于肌肉中肌纤维最紧张的部位,并且可触及紧张或条索状的肌纤维。 肌肉起止点疗法——应用例举1查患者所述疼痛主要位于左大腿后外侧及小腿后侧,在左臀外上方(臀中肌起始处)及胫骨内髁后内缘处找到反阿是穴,以毫针刺之则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但拔针后疗效只能维持1h~2h,遂在两穴分别以2%利多卡因2ml和确炎舒松-A10mg局部注射。7天后症状未见复发。 肌肉起止点疗法——应用例举2病例2韩某,女性,58岁。因左腕痛伴腕及拇指活动受限半年余而来就诊。查体:左桡骨茎突肿胀,压痛明显,握拳试验阳性。 肌肉起止点疗法——应用例举2诊断:左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在手三里穴附近找到反阿是穴,按压反阿是穴时腕部疼痛、活动痛完全消失,即以2%利多卡因2ml和确炎舒松-A10mg局部封闭,所有症状立即消失,活动自如。半个月后因右手背疼痛来诊,述原症状未再复发 肌肉起止点疗法——应用例举3男性,24岁。主诉因乘火车时睡觉受风,醒后感左项部疼痛伴活动不利2天。查体:疼痛部位位于左侧肩井穴附近斜方肌部。 肌肉起止点疗法——应用例举3诊断:落枕。在第7颈椎棘突左侧缘找到反阿是穴,指压之则疼痛和活动痛完全消失,遂在该点上施以稍重刺激量的拇指拔揉法约20秒,所有症状立即完全消失。1周后随访,疼痛再未复发。 肌肉起止点疗法 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引起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和肠结核等,但以肺结核为常见。 一、病原学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通常又称结核杆菌,分为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4类,对人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结核的免疫属于传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只有当细菌在体内存活时才有免疫力。 二、临床表现(一)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周,或咯血为肺结核可疑症状。(二)体征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当病变为大叶性干酪性肺炎时,局部叩诊浊音,听诊可闻及管状呼吸音,有空洞并感染或合并支气管扩张时,可闻及干或湿性啰音。(三)实验室检查1.涂片检测2.胸部影像学检查 (三)我国结核流行概况我国解放前结核病死亡率高达200~300/10万,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卫生状况改善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结核病仍然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随着HIV/AIDS流行趋势日益严峻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不断增多,导致结核发病率和死亡率回升。据WHO报道,每年约有10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300万人死于该病。 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传染源:并非所有的结核病人都是传染源,仅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排菌病人咳嗽传染,传染程度受排菌量、咳嗽症状和接触密切程度有关。易感者:未受过感染的人,即OT(-),大多数是儿童。易患者:指人群中某些易患结核病的人,如矽肺病人、糖尿病人、胃切除者、正在用皮质激素治疗或抗癌药物治疗者,这些人过去曾感染过结核,结核菌素试验反应阳性,因罹患上述某一种病而使免疫力明显降低,使体内潜伏的结核杆菌又重新繁殖复燃而发病。 五、免疫预防 (一)卡介苗简介1882年德国科赫发现结核病的病原菌是结核杆菌-----1896年正式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1891年,Koch氏现象的发现提示可以用人工免疫的方法来促使机体对结核病产生免疫力。1907年卡美特介云中国1978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卡介苗巴斯德理论培养、减毒 (二)免疫程序及补种原则免疫程序: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所以在产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一出生就应接种。补种原则: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以下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可补种,4岁以上儿童(含4岁)不予补种。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杆菌素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有过敏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亦即判定患者是否受过结核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结核杆菌素有两种,一种为旧结核菌素(Old-tuberculin,OT),它含有甘油和其他杂质,可引起非特异性反应。使用较多的纯蛋白衍生物的结核菌素(PPD)亦由结核杆菌培养液制成,因杂质少,无非特异性反应。 试验方法是皮内注射法,以PPD5个单位注射于左前臂内侧皮内,使局部形成皮丘,48~72小时观察反应。红肿硬结者超过5mm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1、阳性:表示机体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BCG,但强阳性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确诊。2、阴性: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况:①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变态反应前期,结核菌素试验可为阴性。②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营养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病人,结核菌素反应可暂时消失。③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病人对结核菌素无反应。④其他如淋巴免疫系统缺陷(白血病、结节病)病人和老年人的结素反应也常为阴性。 (三)接种方法疫苗稀释: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疫苗附发的稀释液加入冻干皮内注射用的BCG安瓿中(稀释液应有足够的附加量,以保证吸出量与标示量一致),放置1min,摇动安瓿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充分混匀。每支安瓿自稀释时起,必须在30min内用完,以防污染。接种方法:先用75%乙醇消毒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的皮肤,然后用灭菌的1ml蓝心注射器吸取摇匀的疫苗,每人在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注射,严禁注入皮下。注射时针尖稍向下压与皮肤平行刺入皮内。注射0.1ml,可见一带汗毛孔的圆凸丘疱。 (四)接种禁忌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妊娠期妇女。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暂缓接种 (五)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应专用,不得用作其他注射,以防止产生化脓反应。以下情况者慎用:家庭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哺乳期妇女。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均不得使用。 疫苗开启后应立即使用,如需放置,应置2℃~8℃,并于半小时内用完,剩余均应放弃。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本品,以免影响免疫效果。严禁冻结。使用时应注意避光。 (六)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一般不良反应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要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及长期不愈(大于12周)应及时诊治。淋巴结反应,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少数在锁骨上或对侧腋下淋巴结)可出现轻微肿大,一般不需处理;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对症处理。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处理;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罕见不良反应严重淋巴结炎反应,在临床上分为干酪性、脓肿型、窦道型等。接种处附近如腋下、锁骨上下或颈部淋巴结强反应,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复种时偶见瘢痕疙瘩。极罕见不良反应骨髓炎过敏性皮疹和过敏性紫癜 六、卡介苗接种的现今认识BCG于1921年首次用于免疫人群,已累计接种30多亿人次。虽然BCG是目前使用最古老的疫苗,但也是争议最大的疫苗。目前已证实,接种BCG既不能预防原发性结核杆菌感染、又不能预防大量传染性肺结核病例,因此不能明显降低社区中的结核病传播。接种BCG的最显著的作用是对儿童期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病有明显预防作用。WHO认为,尽管BCG效果多变,但由于结核杆菌对多种药物出现耐药性,使治疗方案复杂化,而且在大多数贫困国家,大多数人在经济上无法负担对抗多种药物结核杆菌感染的治疗。因此,BCG仍是控制结核病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国是结核病发病较高的国家,因此仍需要对新生儿接种BC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