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清平乐·村居》有感

听《清平乐·村居》有感

ID:36820435

大小:24.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听《清平乐·村居》有感_第1页
听《清平乐·村居》有感_第2页
听《清平乐·村居》有感_第3页
听《清平乐·村居》有感_第4页
听《清平乐·村居》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听《清平乐·村居》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清平乐村居》有感——“思想、智慧、语言艺术”成就魅力课堂听一节好课,往往如沐春风,于自然之境处赏心悦目;又如听一首好曲,于境高远处叹意犹未尽。  今天听傅贵成老师上北师大版第九册中的《清平乐村居》一文,感慨颇多。以至课虽结束,仍忍不住时时回味:古诗原来可以这样学!评价语原来可以这样说!师生原来可以这样诙谐幽默地交流互动!  自叹弗如间,压抑不住豁然开朗的兴奋。  诗词教学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面对诗词总会禁不住产生望“诗词”兴叹之感,因为诗词的语言内蕴丰厚,既有表面的意义,又有内在的意义;既有比喻的意义,又有象征的意义。如何领会诗歌

2、所表现的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对于缺乏足够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实在是颇具难度的。  而此课,教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储,引领着他们去想象和联想,对词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借助教学挂图进行生动贴切的描述,把压缩的意义引申出来,把省略的过程衔接起来,把间歇的语气延续起来,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特别是把诗歌的那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一次次品析挖掘显现出来。在教师诙谐精准的语言引领下,学生们笑声不断,妙语连珠,枯燥的一节课处处闪耀着思维的火花。  一、“词眼”统领,一字贯穿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

3、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  本课,“醉”之一字,是“词眼”,活了一首词,让人陶醉于这田园村野之乐,更活了一节课,让人沉醉于这行云流水之美。  初解,学生对“醉”的理解是:白发的老公公和老婆婆饮酒而醉,教者并未深究对错,而是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红色的“醉”,然后接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生活美好,弄点酒喝,可以是饮酒而醉,但是“醉”在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我们继续向后读,或许你会对它有更多的理解。”  紧接着,教者似乎放下了这个“醉”字,只一心带领着学生亲近“大儿、中儿”,体会他们的孝顺、勤快

4、,感受“茅檐、小溪”的乡村美景,扎扎实实地实施了第二个环节——“明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在这首词中,辛弃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生活画面?然后,又领着学生进入了第三个环节——“悟情”,在了解辛弃疾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来感悟:这首词,到底表现了辛弃疾怎样的情感?  此时,教者突然话锋一转: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醉”字,除了饮酒而醉之外,你对它还有什么理解?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老两口夫妻恩爱,儿子孝顺可爱,他们陶醉与这样幸福的时光;虽然他们居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但是他们家庭和睦,居住的地方又非常的美丽;他们醉心于这没有纷争的悠然恬静的生活…

5、…  二、借图读文,入情入境  古诗词语言凝练,字字珠玑,寥寥数语却浓缩了无数的意境深意。  此课,教者并没有纠缠于生字词的逐句解读,也没有将满腹经纶一一告之,而是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在学生独立解读的基础上,再利用教学挂图,引导学生看读、读图,通过对画面细致地观察,形象地描绘来丰满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心境。  如:教学“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时,对小儿形象的理解,教者颇有四两拨千斤的风范。“溪头卧剥莲蓬”的字面意思,学生本也不难体会,但是教者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引领着学生走向挂图,细致观察“小儿”的动作姿态:你们仔细看看,小儿子正

6、在干什么?他的手中拿着什么?他的脚呢?学生马上做出了回应,“小儿子趴在地上,手中拿着一个莲蓬,脚还在顽皮的晃动着……”不仅于此,教者还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他还可能做些什么?口里还可能?学生们一下子乐了,各种答案纷至沓来,此时教师笑问:可见小儿非常——?学生们亦异口同声笑答:顽皮!  一个“卧”字活了一副画,可是教师如果没有带领着学生细致地将图读进去,想象开去,小儿顽皮可爱的形象又如何能在学生们的心中活起来、生动起来?又如何能让他们深深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无赖”呢?给诗文描绘的四个画面取名,也颇可琢磨。课后教者告诉我:学生们为图取的名和他当初所想

7、并不相同,但也贴切。于是不禁想到,他在课堂上说的一句话:“这就是语文!”是啊,语言文字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在对诗文描绘的四个画面的解读中,孩子们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感悟,这种个性化的品读是珍贵的,可见他们不仅真正将诗文读进去了,将简练的文字活化为生动有趣的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美好画卷,而且读出来了,用自己精炼的语言又将之凝练为充满着语文味儿的精准的文字。  三、关键词引路,顺势利导  语言文字是需要感悟的,很多时候很多文字很多情感是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的,这时教师如果穷追不舍、字字落实,反而将学生困顿于表浅的字面意义中,弱化了学生的

8、感悟能力。字词知冷暖,他常常会妥帖地拂过我们的内心,如春风吹拂,暖融融的让人感怀,这种感觉是可贵的,教者当小心呵护。  如:教学“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