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_学案2

核舟记_学案2

ID:36828840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核舟记_学案2_第1页
核舟记_学案2_第2页
核舟记_学案2_第3页
核舟记_学案2_第4页
核舟记_学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舟记_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3课核舟记学案2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解读课文内容。2、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说明事物,学习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学习准备: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罔不因势象形 ()2.尝贻余核舟一()  3.高可二黍许() 4.箬篷覆之()   5.峨冠而多髯者()    6.石青糁之() 7.各隐卷底衣褶()  8.诎右臂支船()    9.舟尾横卧一楫() 10.矫首昂视 ()    11.天启壬戌()  12.又用篆章一()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长约八分有奇                   2.左手倚一衡木           3.王毅叔远甫刻              

2、     4.诎右臂支船             而1.启窗而观                       2.峨冠而多髯者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之1.能以径寸之木                   2.能以径寸之木           3.左臂挂念珠倚之                 4.箬篷覆之                   三、注意朗读节奏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整体把握本文是一篇“记”,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文章采用“总

3、—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接着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第5段介绍舟的顶部,介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最后总括全文。问题探究:1.本文介绍的作品的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怎样的?从这件作品的主题来看,“大苏泛赤壁”,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文人雅事。雕刻

4、家虽然取材于这件事,但讲求的是既具体生动又高度集中的概括方式;他力图再现人物的神情动作,又不把人物的塑造跟四周的环境分离开来。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要点:(1)雕刻品的原材料桃核,又具有“修狭”的特点,宜于刻成舟形形成“泛舟”的主题。(2)苏轼是主角,但也有同游者。(3)雕刻家巧妙地借助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文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体现游览的地点。(4)雕刻家设计了“舟尾横卧一楫”的细节,又有舟子二人,造成一个江上泛舟的实感。(5)有两个细节也很有表现力:一个是佛印“矫首昂视”,一个是楫右边那个舟子“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使人

5、感到佛印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江上确实有徐徐吹来的“清风”,把“核舟”以外的广大艺术空间展示出来了。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本文是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按照核舟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依次加以描述的。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3.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正面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自应在前;上面是题款,是雕刻品的附属部分,自应在后。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颠倒。大概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十分引人注目

6、,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最后写船尾,那两个舟子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4.本文重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作为重点?重点在第二段的第二层(第3节),这一层中,又以苏东坡为中心,因为这是核舟雕刻的主题所在,这说明,写文章一定要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突出重点。5.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要说明核舟的什么特征?第一段:总介王叔远极工微雕(引王说明对象——核舟)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6.怎样表现奇巧、灵怪?对比:核舟之小——容量之大(雕

7、刻人、物之多)、刀法精细;气韵生动。7.来看看雕刻家在这小小的核舟上雕刻了哪些物,分别有什么特征。窗八:刻有对联,可以开启。(精细灵巧)箬蓬。楫,炉、壶、手卷、念珠(历历可数)。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细若蚊足)。8.雕刻者在核舟上刻了多少人?他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抓住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