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训练:片段作文二

联想训练:片段作文二

ID:36833725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联想训练:片段作文二_第1页
联想训练:片段作文二_第2页
联想训练:片段作文二_第3页
联想训练:片段作文二_第4页
联想训练:片段作文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联想训练:片段作文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题目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描写一个场面。2.提示根据场景进行联想是在观察和体验到某种场景并加以描述之后,由此而生发开去所进行的联想。它紧扣场景的内容从其外在的和内在的两方面去联想。它要求由此物想到彼物,由眼前想到过去,或由现在想到将来。就某一场景进行联想,是培养想象能力的基本功。先从形式来看,分为两部分:前面一部分是场景,后一部分是猜想;再从内容来看,推想部分必须依据前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而不能脱离原内容,再补充新的情节。根据这种推想的方法的不同,其主要写作格式如下:BA02A猜想式:就某一场景进行猜想。

2、1.范例“我不知道家里的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了,而且是全城中称为最厉害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进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借鉴指导运用格式:“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这种形式,关键在于“猜”字。它是对场景的原因的推测,这种推测,要紧扣场景描述的内容,不能做漫无边际的推想。3.仿写例文①上课铃声响了,班主任老师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教室。他那平日舒展的眉头,今天怎么

3、紧锁起来,低着头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看到这情景,我心里一震,一定是班里又出了什么事了。也许是上周的文明班评比,我们班又“身败名裂”了;也许是个别同学不守纪律,班里又接到“违纪通知单”了;也许是昨天的数学测验不及格的人又在年级名列前茅了。……总之,一场“暴风雨”又来临了。简析:   这个片段很有特点。它紧密结合班级实际,注意从老师今天发生变化的神态写起,用几个“也许是”写出了他对集体的关心,特别是最后的一句“又”字,说明这位老师有过类似的情景,令人信服。 ②她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手中捧着那金光闪闪的三好学生的奖章

4、,薄薄的嘴唇微微的抿起,那双有神的大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显然她是在笑。她也许是在为自己的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成绩而自豪,要不,欣慰的笑容怎么会出现在脸颊呢?她也许是在思考着下一步的奋斗目标,要不,在这微笑之中怎么会流露出一种不易被人觉察的坚毅与自信呢?简析:这一段从“她”的面部表情写起,推测“她”此时的心理活动,并以“她”的神态做印证。将自己的推测与面部表情结合起来,使得这段场景的联想十分成功。               BA02B否定式:对一个场面先否定再进行推想1.范例母亲小时候是纺纱厂的童工,多少次倒在纺纱机

5、旁,血肉头发卷进了纱布里。你纺的不是棉线,而是穷孩子自己的根根头发;你织的不是鲜花朵朵,而是血花斑斑;你不是走在纺纱车间,而是地狱的门槛。2.借鉴指导运用格式:“你不是……,而是……;你不是……,而是……;你不是……,而是……”又如,“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亚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的革命典型!”(何雪松《灵魂颂》)这是从《革命诗抄》里节录下来的一段,前两句的肯定,还不足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爱戴崇敬之情,于是,又通过否定进一步强调了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运用这种否定的方式,要明确,这里的否定,能起到一种强

6、调的作用,能引起人们对场景描述的更深一层的思考。因为这里的“是、不是……而是”将两个分句构成对比的关系,而且要求用“而是”这一分句对场景的本质意义做进一步的揭示。3.仿写例文电视机里传来了雄壮的国歌,屏幕上显现出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啊,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终于站起来了。它不再是那任人践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苍翠挺拔的大树;它不再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雏燕,而是一只觉醒怒吼的雄师!BA02C反问式:先以反问句起句,再进一步推想1.范例①他们肩上挑的,难道仅仅是粮食?不,他们挑的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

7、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袁鹰《井冈翠竹》)②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

8、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茅盾《白杨礼赞》) 2.借鉴指导运用格式:“……难道仅仅是……?……是……,……是……”这段话的主要特点:先以反问句起句,再进一步推想。其内容是先指出现象,再由推想的内容揭示本质。 这两段大致相同,后一段梢有不同的是三个“难道”,这是用反问句的形式来表示肯定的意思。运用这种句式展开想象,其中的“是……是……是……”,起到揭示事物本质和深化场景的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