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往事依依》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往事依依》

ID:36837723

大小:26.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往事依依》_第1页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往事依依》_第2页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往事依依》_第3页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往事依依》_第4页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往事依依》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往事依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2、 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⑴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⑵ 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⑴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⑵ 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迹,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有一些我们早就淡忘了,但有一些事我们却永远地刻在了脑子里,因为这些事情震撼过我们的心

2、灵,或者给过我们深刻的启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篇叙事散文《往事依依》。(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生字预习徜徉(chángyáng)烟波浩淼(miǎo)晦(huì)青女素娥(é)婵(chán)娟绚(xuàn)镂(lòu)心旷神怡(yí)镌(juān)刻谆谆(zhūn)2、形近字嘹、缭、潦谆、淳晦、悔3、词语解释依依搜索枯肠徜徉浩淼心旷神怡眼花缭乱三、作者简介于漪(1929-),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

3、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她上课注重“教文育人”,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一次在讲课时朗读《祖国啊,我的母亲》,读到动情之处,于老师真的声泪俱下,听课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文题背景:〈〈往事依依〉〉是作者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写的,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文章题目显示了对美好往

4、事的深深怀恋之情。一、整体把握1、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往事依依〉〉,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件留恋的往事呢?你能有一个简练的句子概括吗?重点写了哪件事?明确:回忆一小时侯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中雕镂出鲜明的印象.回忆四老师的教诲铭刻在心,一生受用其中重点写了第三件事。2、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你能找出哪些过渡语句或语段?(分组探究)事与事之间都用了承上启下的语言,使得文章非常紧凑而有自然。引导学生指认、朗读这些语段。五、理清

5、文章结构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第2---5段),深情回忆初中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一些人和事。第2段:回忆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的情景。第3段:概述读书给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引出对读《千家诗》的美好回忆。第4段:详细描绘读《千家诗》益智怡情,给"我"的生活带来浓郁情趣。第5段:回忆初中读书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第三部分(第6--7段),回忆老师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身,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

6、"我"的激励作用。六、作业及预习作业: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枯肠(   )  (2)徜徉(   )   (3)浩淼(   )(4)雨晦(   )  (5)雕镂(   )   (6)慷慨(   )(7)婵娟(   )  (8)镌刻(   )   (9)谆谆(   )(10)铭刻(   ) (11)芳菲(   )  (12)绚丽(   )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有关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________,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________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

7、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3)这种感情________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预习:第5至7段,圈点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地方。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解读探究1.课文题目为什么定为"往事依依"?这时有两个因素,一是课文内容要切合给中学生看的,二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初中求学生涯中的一些人和事常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故用'往事依依'为标题。""依依"一词,释为"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课文题目中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2、首句“年华似流水”作为全文的开头,隐含了作者哪些细微的感情?明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时

8、光接连不断的特点;多想让逝去的光阴再回来,充满了对美好童年的无限向往。“但”不忘的必定是刻骨铭心的、美好的,这样使得下文的转折更加强烈,“不少”与“几件”,“模糊”与“历历在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