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优势蘖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冬小麦优势蘖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ID:36840757

大小:7.35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5-10

冬小麦优势蘖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第1页
冬小麦优势蘖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第2页
冬小麦优势蘖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第3页
冬小麦优势蘖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第4页
冬小麦优势蘖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冬小麦优势蘖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冬小麦优势蘖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赵广才2012年12月17日主要内容一、小麦高产高效理论及应用二、小麦高产主要技术措施一、小麦高产高效理论及应用针对我国小麦栽培共性理论,以及当前我国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提出小麦优势蘖理论。优化集成根据优势蘖理论调整基本苗,根据气候变化调整播期,根据小麦水肥高效利用和节本增效原则节省返青水和氮肥用量为核心内容的“两调两省”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1研究提出调整基本苗的理论依据 及其调整方案1.1小麦优势蘖据调查,目前全国小麦主产区播种量普遍偏大的现象严重,北部冬

2、麦区尤其突出,有些适期播种的小麦,播种量每亩15公斤以上,偏晚播种小麦甚至达到25公斤以上。黄淮冬麦区及长江下游麦区有些适期播种的小麦,播种量达到10公斤以上。播种量偏大的直接后果一是浪费种子,增加成本。二是造成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田间郁闭,容易发生病虫害,后期光合作用不良,茎秆细弱,容易倒伏,造成减产。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小麦高产栽培在利用多穗型(在此定义为40万穗/亩以上)品种时,应充分利用优势蘖成穗的规律来控制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研究发现,多穗型高产小麦主茎和1、2、3蘖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和产量形成功能均显著优于其它分蘖。从主茎和

3、各蘖的穗部性状分析,表现为主茎的穗部性状最优,随蘖位增高而穗部性状渐劣,其不孕小穗增加,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及千粒重均逐渐降低。穗粒数和穗粒重的整齐度随蘖位的升高而变劣(表1)。蘖位穗粒数CV(%)千粒重(g)CV(%)穗粒重(g)CV(%)穗粒重占产量%Z33.67aA19.6bB44.05aA9.41a1.48aA21.3bB25.09aA1N29.72abAB23.3bB43.43aAB11.51a1.29bAB26.2bBC20.48bAB2N27.71bcAB24.1bB42.24bB10.13a1.17bcBC26.1bBC19.0

4、4bAB3N25.01cB28.6bAB40.40cC11.02a1.01cCD34.1abABC16.53bB1N-118.86dC43.1aA40.21cC11.72a0.78dDE43.4aAB7.78cC4N17.11dC42.1aA40.35cC12.04a0.69deE46.0aA4.71dCD2N-115.39dC43.2aA38.96dD10.64a0.60eE43.9aAB2.78deDE1N-219.10dC43.0aA40.31cC11.32a0.77dDE43.6aAB1.97eE表1主茎和各蘖主要穗部性状及其整齐度基

5、本苗Z1N2N3N1N-14N2N-11N-23010078.02010010077.191210099.691.781.043.27.5100aA99.6aA99.6aA98.9aA54.3bB57.4bB47.1bcB32.9cB表2主茎和分蘖的成穗率(%)从每亩7.5万基本苗的各蘖成穗率看,主茎和1、2、3蘖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00%、99.6%、99.6%、98.9%,可以成为一组,而1N-1及以后出生的各蘖成穗率显著降低,其中1N-1为54.3%,4N为57.4%,2N-1为47.1%,1N-2为32.9%。12万基本苗中的主茎和1

6、N、2N、3N、1N-1的成穗率分别为100%、99.6%、91.7%、81.0%和43.2%,可见1N-1成穗率也明显低于主茎及1、2、3蘖。从主茎及各蘖成穗数占总穗数的比例看,也表现出随蘖位增高而比例下降,可见主茎及低位蘖在总成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主要成穗蘖位经济系数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基本苗条件下,主茎的经济系数均为最高,随蘖位增高其经济系数渐低。这主要是由于主茎及低位蘖穗粒重相对较高造成的。根据以上多种性状分析,可以把主茎和一级分蘖的1、2、3蘖称为优势蘖组。经过多年验证,在多穗型品种的高产栽培中,在黄淮冬麦区一般采用每亩12~15万

7、基本苗,播种偏晚的可以控制在每亩15~18万基本苗,北部冬麦区控制在15~25万基本苗。最大群体控制在90~110万,成穗数在45~50万之间,是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优势蘖的合理利用模式,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的依据。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基于小麦优势蘖理论调整基本苗的技术模型(y=-0.0005x2-0.0812x+4.6715,R2=0.9942,y=优势蘖,7.5≤x≤30万/亩基本苗)和应用指标。1.2高产小麦群体结构和质量指标的研究研究提出黄淮冬麦区高产小麦基本苗每亩12~15万,越冬总茎数60~80万,春季最高总茎

8、数90~110万,成穗数45~50万群体动态结构,即充分利用优势蘖组的苗、蘖、穗结构。最高叶面积系数为7~8,花期有效叶面积率在90%左右,高效叶面积率在75%左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