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快完善辽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镇专项社会救助的建议

关于尽快完善辽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镇专项社会救助的建议

ID:36861073

大小:390.2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6

关于尽快完善辽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镇专项社会救助的建议_第1页
关于尽快完善辽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镇专项社会救助的建议_第2页
关于尽快完善辽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镇专项社会救助的建议_第3页
关于尽快完善辽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镇专项社会救助的建议_第4页
关于尽快完善辽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镇专项社会救助的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尽快完善辽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镇专项社会救助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研究参考咨政版2009年第2期(总第96期)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2009年6月17日关于尽快完善辽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镇专项社会救助的建议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辽宁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辽宁省社会救助工作正处于由单项制度向制度体系过渡的时期,按照辽宁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目标,到2010年底要“构筑以制度化建设为重点、政府救济为主导、社会互助为补充,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1今年5月,东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对辽宁14个城市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细致调研。问卷数据表明,作为社会救助体系主制度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得到较全面、系统的完善,但各种专项救

2、助制度,特别是教育、医疗、就业救助等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新的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辽宁省城镇社会救助体系的作用发挥和政策效果,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规范和完善。一一一、一、、、当前辽宁城镇社会救助政策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前辽宁城镇社会救助政策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低保制度日趋完善,,,低保标准不断提高,低保标准不断提高,,,但对提升低,但对提升低保家庭实际购买力影响不大。。。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也是社会安全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调查显示,辽宁省低保制度在国家立法和资金的支持下,近年来推广较快,管理和运行体制逐渐完善。2009年第一季度,全省城镇低保人数达到135.60万人,

3、实现了应保尽保;各市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达到人均226元,其中,大连、沈阳两市低保标准分别达到320元和300元。但是,低保保准的提高并未有效提高低保家庭的实际购买力。这是因为,从辽宁省低保对象的消费结构看,恩格尔系数达到50%以上;而2003年以来,辽宁省各地普遍上调了医疗保健、水、电等价格,近几年主要食品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上涨,对低收入的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城市低保对象的生活成本产生巨大、持续的影响。2.医疗救助政策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暴露在医疗风险之,但暴露在医疗风险之2下的困难群众比例仍然巨大。。。近年来。,辽宁省城镇职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已初步形成,特别是200

4、5年以来开始向门诊救助加住院救助模式转变,打破了按病种施救和事后救助的局限性,门诊救助人数占低保对象总数的50%左右,住院救助人数占低保对象总数的4%左右,实现了救助的广覆盖,国家民政部在全国推广了辽宁省的做法。但是,我们的调研发现,仍有50%以上的受调查贫困家庭完全暴露在医疗风险之下,没有医疗保障,下一步的医疗救助工作任务十分艰巨。3.教育救助已显示出一定有效性,,,但教育救助方式有待,但教育救助方式有待调整。。。辽宁省。困难群众对当前教育资助的满意程度比较高。69.96%的受访困难家庭认为目前实施的教育救助能够较好的解决其困难,只有2.80%的家庭认为目前实施的教育救助几乎不起作用。从教

5、育救助主体看,政府仍是教育救助的主导力量,而勤工俭学机会较少,私人资助等社会教育救助的组织薄弱,覆盖面很窄。4.就业扶助政策与困难群众的实际救助需求存在偏差。。。在就业推动上,辽宁省的宣传和激励政策略显单薄,政策缺乏和谐配合。比如,调查中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中,有53.51%的人并不了解政府的就业和创业扶助政策;再如,困难群众就业或创业的最大阻力来自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分别占55.7%和25.8%,目前尚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些政策供给与3现实需求的偏差导致了“保障”的一头热,就业途径开辟不足,无法有效推进社会救助体系“脱贫脱困”目标的实现。5.社会救助的无期限从客观上助长了“““吃低保“吃低保、

6、、、养懒汉、养懒汉”””现象。。。调研中因就业不成而申请低保的人占。68.7%,而所谓的“就业不成”,并非是没有合适的工作,而是申请者在思想上更倾向于“不工作”而依赖救助。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低保制度的规定看,为了防止人们过多地依赖救助,影响重新工作的能力,一般对无劳动能力者实施“长期救助”,而对有劳动能力者实施短期救助。然而,当前辽宁省城市低保虽已实行“分类施保”和“救助渐退”政策,但没有对无劳动能力者和有劳动能力者的“救助时间”进行差别限定,一定程度上为“吃低保、养懒汉”现象开辟了“绿色通道”。6.专项救助水平地区间差异较大。。。调研结果表明。,被调查地区的教育、医疗、住房和法律等专项救助

7、制度的实施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从全省调研情况看,目前只有大连建立了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即在低保线之上又划了一道低收入线,并针对低保户和低收入户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救助标准,将专项救助作为与低保制度相衔接的更高层次的救助内容,受益者既包括低保对象也包括在某些方面有特殊困难的群体,这种形式的保障范围最大,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最大。其他城市的专项救助制度则大多作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配套政策,实施范围仅限于低保对象,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