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判断》PPT课件

《性质判断》PPT课件

ID:36871957

大小:238.2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10

《性质判断》PPT课件_第1页
《性质判断》PPT课件_第2页
《性质判断》PPT课件_第3页
《性质判断》PPT课件_第4页
《性质判断》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性质判断》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性质判断一、特征性质判断就是断定事物对象有无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简单判断的一种。如:所有犯罪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前一判断断定“所有犯罪”都具有“危害社会的行为”的性质,后一判断断定“有些犯罪”不具有“杀人犯”的性质,所以是性质判断。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主项是表示思想对象的概念,谓项是表示某种性质的概念,联项是表示对象与性质之间的联系的概念。量项表示主项的外延。第二节性质判断二、性质判断的种类:按量项的不同分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按联项的不同分为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2、全称判断全称肯定判断SAP或A所有S是P全称否定判断SEP或E所有S不是P特称肯定判断SIP或I有些S是P特称否定判断SOP或O有些S不是P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可看作一种特殊的全称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第二节性质判断(一)全称判断:1、全称肯定判断:(逻辑形式为“所有S是P”可以表示为SAP。简称A判断。(拉丁文affirmo的第一个元音字母)断定某类全部分子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刑法第6条)2、全称否定判断:(逻辑形式为“所

3、有S不是P”,可以表示为SEP。简称E判断(取拉丁文nego的第一个元音字母))断定某类全部分子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所有律师都不是法庭的组成成员。第二节性质判断(二)特称判断1、特称肯定判断:逻辑形式为“有些S是P”,可以表示SIP。简称I判断(拉丁文affirmo的第二个元音字母)断定某类中至少有一个分子具有某性质的判断。例:有些强奸犯是应当判处死刑的。2、特称否定判断:逻辑形式为“有些S不是P”,可以表示为SOP。简称O判断。(取拉丁文nego的第二个元音字母)第二节性质判断注意:逻辑用语

4、与普通用语不同。特称量词“有些”的逻辑含义与我们日常用语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平时,我们说“有些什么是什么”意味着“有些什么不什么”,反之亦然。但“有些”作特称量词时不能为此理解。“有些S是P”只断定在S类对象中存在着个体具有的性质P。“有些S是P”并不意味着“有些S不是P”。例:“有些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在逻辑上无可指责的。第二节性质判断三、性质判断的主项、谓项的周延问题:项的周延性:指在一个性质判断中,其主项、谓项概念的外延被断定的情况。注:离开了判断,单纯的概念无所谓周延不周延。在一个性质判断中,如

5、果其主项或谓项的外延被全部地作出了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若没有被全部断定,则是不周延的。第二节性质判断1、A判断:(所有S是P,全称肯定判断)例:“所有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断定全部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但并未断定所有犯罪行为是全部违法行为。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2、E判断(所有S不是P,全称否定判断)例:“所有人民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当我们断定全部人民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时,也就同时断定全部审判机关都不是人民团体。把S的全部外延排除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主项周延,谓项也周延。第二节性质判断3、I判

6、断(有S是P,SIP,特称肯定判断)例:有些法学家是律师。从特称量词可知,此判断未断定“法学家”(主项)全部外延,亦未断定这些法学家是所有律师。当我们说一部分S是P的外延时,并不同时意味着这些S是全部P。主项不周延,谓项也不周延。4、O判断(有S不是P,SOP,特称否定判断)例:“有些被告不是有罪的人”把一部分被告排除在“有罪的人”的全部外延之外。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A、E、I、O四种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见下表:判断类型主项谓项A周延不周延E周延周延I不周延不周延O不周延周延第二节性质判断概言之:

7、全称判断主项周延,特称判断主项不周延;肯定判断谓项周延,肯定判断谓项不周延。概言之:<主项: 全称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 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第二节性质判断注意: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在对推理的研究中是个重要环节,必须熟记。但只要记住周延性的一般形式、结论即可。在分析具体判断主谓项周延性时,不必拘泥于其外延在判断中的实际情况。(周延问题属主观断定,与客观情况是两回事。如“有些干部是司法干部”,谓项是不周延的,而事实上所有司法干部都是干部。假如不知道这个事实,便无把握这样断定)。第二节性质判断四.性质判

8、断间的关系(同素材性质判断的真假关系)逻辑方阵,对当方阵这里只涉及相同主项、谓项(同素材)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传统逻辑称“对当关系”。设有四种情况(用逻辑方阵表示如右)第二节性质判断上反对关系:指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间的关系。例1.所有在座的人都是律师。A2.所有在座的人都不是律师。E现假设:A判断真,则E判断必定假;同理,E判断真,A判断必假。即不可能同时是真的。但假设:A判断假,E判断是真是假呢?答案是不确定。因为A判断为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