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精料四

2014年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精料四

ID:36880866

大小:761.31 KB

页数:118页

时间:2019-05-11

2014年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精料四_第1页
2014年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精料四_第2页
2014年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精料四_第3页
2014年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精料四_第4页
2014年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精料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精料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精料四理解现代文阅读因为难度高、失分高等因素,成为我们备战高考的顽疾。本着读进去、读出来的原则,本栏目对文本进行批注,全面解读阅读本质,直观展现思维过程,突破答题时出现的两大障碍:1.不善于利用文本信息理顺解题思路;2.解答时尽管理解其含意,但不能准确地分析与综合。(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衡中西以相融何家英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

2、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①当然,这中间有一个批注:阅读密码①从人们对“传统”与“创新”的误解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不同传统及各自的创新,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会形成一个大传统。“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

3、此的契合点。②②指出一个中国画家应该如何处理“体用”问题,即在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③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④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③“相通”一词概括了中国工笔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④揭示了晋唐画风达到一定高度的原因。“除了”一词表明原因至少有二。其间一定经历了

4、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一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是荒谬。⑤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⑤阐释了中国画在继承中的“惰性”。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⑥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

5、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⑦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⑥阐释中国画在借鉴中的“惰性”。注意句中的“也”。⑦指出应该向西画传统借鉴的方面。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于堕入迷途。⑧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逐渐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

6、而非⑧指出中国画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引导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⑨(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⑨照应开头,重申自己的观点,指出工笔人物画的出路。【理解重要概念】1.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

7、传统。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首先应该依据文本阐释,明确概念所揭示对象的本质,从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突破,“衡中西以相融”,是作者对于绘画传统与创新的基本理论,涉及到对传统的扬弃,以及中西方的交融。只有真正理解了“衡”和“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才能准确把握整个概念的内涵。D项的后半句,将“衡”和

8、“融”的内涵理解为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犯了以偏赅全的毛病。文本第一段有“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只要理解到位,就不会出错了。答案:D【想一想】高考考查概念,有的涉及概念本身的含义,而有些则是概念之外的,比如原因、条件、依据或是概念间的关系等,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