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与儒家管理的辩证思维

中庸之道与儒家管理的辩证思维

ID:36887699

大小:479.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10

中庸之道与儒家管理的辩证思维_第1页
中庸之道与儒家管理的辩证思维_第2页
中庸之道与儒家管理的辩证思维_第3页
中庸之道与儒家管理的辩证思维_第4页
中庸之道与儒家管理的辩证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之道与儒家管理的辩证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庸之道与儒家管理的辩证思维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之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也乎!民鲜久矣。《雍也》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何谓“中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程颐)庸,即用,中庸即“用中”。是连续不停地用中,时时处处地用中。“中庸”的多重意蕴允执厥中:适中和而不同:中和无可无不可:时中允执厥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命禹。《尧曰》历数:安排的次序。允执厥中:过犹不及子贡曰:“师(子张)与商(子夏)与

2、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过、不及、适中允执厥中:过犹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孔子能允执厥中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贤于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如也。”《淮南子·人间》管理中的适度原则“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以是和。”(《左传·昭公二十

3、年》)现代管理中的适度原则管理中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作为“过”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枉”,其不可取的一面在于“偏激”,其可取的一面在于“进取”;作为“不及”的一种表现形式的“狷”,其不可取的一面在于该为而不为(通常指“保守”),其可取的一面在于不该为而能不为(不干坏事)。把两个对立物各自合理的方面统一起来,便成了既能进取而又有所不为。都是创新惹的祸盲目扩张酿恶果巴菲特的稳健和而不同:中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先秦时代

4、,人们把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称为和,把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叫作同,和与同有原则上的差异。(匡亚明)中和之美:矛盾的对立统一五味调和才能烹出美味,八音和谐才有美妙的乐曲。水火是对立的矛盾,酱醋姜盐口味也有矛盾和差异,调谐适当就是美味。八音有高低、长短、轻重、快慢等声调不同,有对立,有差异,调谐适当就成为乐曲。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因素,一切完美的事物都是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和而不同与企业团队的气质相似的人聚在一块儿,并没有什么好处。能够把秉性各异、富有个性的人们团结在一起工作,是公司力量强大的原因之所在。假如一个组织内部没有了差异性,仅仅是“和而同”,这样的局面表面

5、看起来舒服自在,但在未来的发展中经常隐藏着风险。关键是要建立内部对话机制,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讨论,进而使团队在要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可获得的资源等问题上达成共识。要齐心协力,这考验的不只是每个团队成员,还有整个团队的认知范围。当出现分歧时,原有的共识可以提供解决的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当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时,可以为未来的对话提供参考。这是一个为协作而搭建的平台。和而不同与原则性和灵活性“和而不同”,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内容:凡无关原则的小事,要讲协调、和睦,不要小题大做,闹不团结。凡事关原则性的大问题,就要坚持原则,不应苟同。现代人们的相处是一种多元价值的哲学。西方学者认为

6、沟通能解决问题,事实不完全那样。中庸和而不同的态度,它的基础在各人皆有独立之人格,互相尊重而把握“信必有守”的原则相处。所谓独立人格,是道德的和理性的,这样才能自主,才能对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负责。无可无不可:时中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个分,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思虑。他们不过如此罢了。”又说

7、:“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修身合乎清高,弃官合乎权变。我则跟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也没有什么是非不这样不可的。”相关说明伯夷、叔齐本为商代孤竹君之子,他们的父亲孤竹君死后立长子伯夷为君,伯夷认为弟弟叔齐贤于自己,要让位给叔齐,叔齐坚决不肯接受,于是两兄弟一起隐居。当武王灭商后,以遗臣自居,不食周朝之粟而饿死首阳山上。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