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牌子曲》课件

《秦腔牌子曲》课件

ID:36888688

大小:1.30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0

《秦腔牌子曲》课件_第1页
《秦腔牌子曲》课件_第2页
《秦腔牌子曲》课件_第3页
《秦腔牌子曲》课件_第4页
《秦腔牌子曲》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腔牌子曲》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秦腔牌子曲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历史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并围绕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逐步发展,经历代艺术家的创造而形成。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

2、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清康熙年间,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发展成熟。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更有着直接影响。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推出众多新剧,并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特点秦腔唱腔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其中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唱戏吼起

3、来”被誉为关中十大怪之一。角色行当分为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大净、毛净)、一丑,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唱腔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表演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表演唱做并佳。秦腔程式自报家门:是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它由引子、定场诗、坐场白组成。 引子:剧中主角第一次上场时,半念半唱一些韵文结构的词句,即引子。它笼统地自叙心情、处境、身份、经历、性格,抒发

4、志趣、抱负、情绪。在陕西,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的农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吼那么几声,这也是秦腔的一大特色,农闲的时候,村里的戏班可就热闹了,有时一家几口齐上阵,一板一眼,那认真劲不压于专业演员。很多人以为,秦腔是“吼”出来的,八百里秦川一声吼,高亢激昂,豪爽奔放。其实呢,秦腔也有婉约清新的地方,一些旦角的唱段都是这样的,比如有一段《白蛇传》里的“断桥”开头的词是这样的“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这词听起来就和大家平时印象里的秦腔有差别了。秦腔《状元媒》图片秦腔《千古一帝》剧照。秦腔《赵氏孤儿》中《搜孤》剧照。《铡美案》中的包拯,《杨三小》中的杨三小。秦腔

5、牌子曲秦腔牌子曲:板胡独奏曲,郭富团于1952年根据陕西秦腔的若干曲牌改编而成。用中音板胡演奏。   引子取自《官谱》曲牌,热烈奔放。   第一段的曲调也源于《官谱》,但速度放慢,节奏拉宽,情绪舒展悠闲。   第二段的曲调是根据《杀妲姬》曲牌发展而成的,情绪由悲哀转激昂。   第三段是快板,原曲牌名《入洞房》,音型短小,节奏顿挫,表达了喜悦之情。   第四段在旋律放慢后,是一段由鼓板伴奏的华彩乐段,繁音急节,热烈沸腾,把全曲推向高潮。最后是第四段的变化再现。   全曲的速度时慢时快,力度时弱时强,节奏倏忽多变,缓处悠扬婉转,急处热烈奔放,富有戏剧性的

6、效果。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正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秦腔,奏出的是天籁之音;吼出的是三秦几千万人的豪气。这就是秦腔,这就是秦腔的魄力!有关秦腔的东西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有关秦腔的故事三天三夜也道不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