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总论》PPT课件

《腧穴总论》PPT课件

ID:36910171

大小:1.18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5-10

《腧穴总论》PPT课件_第1页
《腧穴总论》PPT课件_第2页
《腧穴总论》PPT课件_第3页
《腧穴总论》PPT课件_第4页
《腧穴总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腧穴总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的分类,腧穴的治疗作用,特定穴,腧穴定位的方法。2.熟悉腧穴的命名,腧穴的作用,腧穴的主治规律。3.腧穴概念的形成、腧穴学的发展。一、腧穴的定义:腧—与“输”“俞”意音相通,有转输或输注之意。如水流转输灌注。穴—指空隙或聚集之意(部位)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转输的部位把疾病输注(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把针或灸的感应转输到病所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是疾病的反应点。腧穴是针灸等疗法施术的部位。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分别归属于

2、各经络,经络属于一定的脏腑,腧穴为脏腑经络气血输注的部位腧穴----经络----脏腑-------------不可分割二、腧穴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腧穴概念的形成腧穴的发展第一阶段:无定位阶段,以痛为输第二阶段:定位定名阶段第三阶段:系统分类阶段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1、我国最早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论及腧穴的部位,名称,分经,主治等。但不够完整2、《黄帝八十一难经》提出了特定穴中的“八会穴”3、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全书十二卷128篇,其中70多篇专门论述腧穴,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唐代孙思

3、邈《千金方》《千金翼方》收集大量经外奇穴,首创彩色挂图.5、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绘有十二幅十二经经穴图。铸成两具腧穴铜人模型。为针灸教学树立了典范。6、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十二经与任督脉合称“十四经穴”7、明代杨继州《针灸大成》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对腧穴论述详细如:腧穴的主治详尽、辩证取穴,并附有医案8、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把历代医籍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361个,一直沿用至今9、解放后至今对腧穴的作用、规律性联系等作了大量研究,并陆续发现一些新的经外奇穴使腧穴学不断充实提高。*四、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一)

4、经穴凡属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经穴的数目:清代 李学川《针灸逢源》361穴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督脉)52穴(二)奇穴有一定名称,又有明确位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三)阿是穴—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为腧穴,“以痛为腧”。还有“天应穴”(《医学纲目》)、“不定穴”(《玉龙经》)、痛处(《针灸大成》)等之称。三类腧穴的特点:定经定位定名主治作用经穴有归经分布在十四经中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 名①局部作用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奇穴无归经有固定位置有专

5、用穴 名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②局部作用阿是穴无归经无固定位置无专用穴 名治局部病变六、腧穴的作用(一)生理方面—输注气血腧穴是渗灌气血、神气聚会、通调营卫的场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部位)《灵枢》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络脉之气,所以渗灌诸节也。人体气血的虚实盈亏必须通过经络反映到腧穴(二)病理方面—反应病证内脏或经络有病时,穴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反应点:压痛、结节、肿胀、瘀血、丘疹、虚陷、皮色或皮温改变等。(三)诊断方面—协助诊断既然穴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就是穴位能反映病证、协助诊

6、断(四)治疗作用—防治疾病腧穴是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部位。通过刺激穴位, 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和调,扶正祛邪。腧穴治疗作用的特点: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⑴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⑶特殊作用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某些穴位(同一穴位)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七、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分部主治规律每个经穴随着经脉

7、循行部位的不同,其主治重点也随之转移。每条经脉的经穴都存在这个共性,应用经穴治疗局部体表或邻近内脏疾患,往往可以不受经脉所循线路的约制,而体现出横向的、阶段性的分部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每个经穴的治疗作用都可以体现在本经的外经病候和脏腑病候两个方面。分部主治规律头身腧穴分部主治重点胸部(上七节)主治肺、心、心包疾患;上腹部(中七节)主治肝、胆、脾、胃疾患;下腹部(下七节)主治肾、大肠、小肠、膀胱疾患。其中,督脉督率阳经,以上部项背为重要;任脉任受阴经,以下腹部为重要。头面为诸阳之会,治疗作用特殊,其腧穴对局部和全身均有重要作用。头面颈项

8、部主治规律分部主治前头、侧头区神志、眼、鼻病后头区神志、局部病项区神志、咽喉、眼、头项病及一切风证眼区眼病鼻区鼻病颈区舌、咽喉、喑哑.哮喘、食管、颈部病胸膺胁腹部主治规律分部主治胸膺部胸、肺、心病腹部肝、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