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总论ppt课件.ppt

腧穴总论ppt课件.ppt

ID:50566974

大小:5.82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3-14

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腧穴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腧穴总论1腧穴“腧”通“俞”、“输”-转输;“穴”-孔隙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别名“砭灸处”、“节”、“会”、“骨空”、“气穴”、“气府”、“孔穴”、“穴道”腧穴——经络——脏腑2腧穴分类与命名发展以痛为腧腧穴定位、定名固定名称腧穴理论以经脉为主线进行系统归类分类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3十四经穴定义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它们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又简称“经穴”。特点有定名、定位、归经4年代作者书名穴名数正中单穴两侧双穴穴名总数

2、战国(前475-前221年)《内经》约25约135约160三国魏晋(256-260年)皇甫谧《甲乙经》49300349唐代(682年)孙思邈《千金翼方》49300349宋代(1026年)王惟一《铜人》51303354元代(1341年)滑伯仁《十四经发挥》51303354明代(1601年)杨继洲《针灸大成》51308359清代(1742年)吴谦《医宗金鉴》52308360清代(1817年)李学川《针灸逢源》52309361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53309

3、362历代十四经穴总数5胃脘下俞—又名“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6经外奇穴定义指既有明确位置,多有固定穴名,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中的经验有效穴。又简称“奇穴”、“经外穴”。特点有定名、定位,无归经7经外奇穴8阿是穴定义阿是穴指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点作为腧穴。“以痛为腧”特点无定名、定位、归经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别名:“不定穴”、“天应穴”9腧穴的命名自然类—(1)以日月星辰(2)以地理名称物象类---(1)动物名称(2)植物名称(3)建筑物名称(4)事物名

4、称人体类—(1)人体解剖部位命名(2)人体生理功能命名(3)治疗作用命名(4)阴阳命名1011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腧穴的作用诊断——反映病症、协助诊断治疗——接受治疗、防治疾病12腧穴主治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13近治作用概念指腧穴有主治其所在部位局部与邻近脏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特点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所有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14近治作用—眼睛局部穴位15近治作用--肩部附近穴位16腹部穴位17远治作用概念指腧穴能主治经脉循行所过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特点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是十

5、四经穴的主治规律(肘膝关节以下)18远治作用19特殊作用概念有些腧穴在临床运用时,具有的特殊作用,亦体现了腧穴的特性。(1)良性双向调整作用(2)相对特异性(3)全身作用(4)特定腧穴,特定主治20特殊作用—良性双向调整作用21特殊作用--相对特异性22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分部主治规律23分经主治规律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十四经腧穴的主治以分经为基础,凡是属于同一经脉的腧穴,其主治均有其共同之处。24十四经腧穴主治异同表经名主治手太阴肺经肺、咽喉病胸部病手厥阴心包经胃病心病神志病手少阴心经经名主治手

6、阳明大肠经前头、面、眼、鼻、口齿病眼病、咽喉病、热病手少阳三焦经侧头、耳、胁肋病耳病手太阳小肠经后头、项、肩胛病手三阴经手三阳经25十四经腧穴主治异同表经名主治足阳明胃经前头、面、(眼、)口齿、喉,胃肠病神志病、热病、眼病足少阳胆经侧头、耳、胁肋、胆肝病(眼病)足太阳膀胱经后头、项、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经名主治足太阴脾经脾胃病腹部病(妇科病)足厥阴肝经肝胆病、胁肋、头面病前阴病足少阴肾经肺病、咽喉病足三阳经足三阴经26十四经腧穴主治异同表经名主治任脉督脉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虚寒、下焦病)中风昏迷

7、、热病、头面病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任督脉27分部主治规律腧穴分布部位不同,其主治作用的范围也有差异腧穴的主治作用是与腧穴的部位是密切相关的头面躯干部的腧穴,大多以近治作用为主四肢部的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既有近治作用,也有远治作用。只要熟悉经脉的循行,就能把握腧穴作用的范围28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作用与其分布部位密切相关同一部位或区域的腧穴,其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十四经穴主治规律——越近越近,越远越远头、面、颈项——近治作用胸腹部——相应脏腑背腰部——局部病证、脏腑,下肢四肢部肘

8、膝以上——局部病证肘膝以下——局部病证、头面五官、体内脏腑,发热、神志等全身疾患29临床实践证明:腧穴的主治作用是与腧穴的部位是密切相关的头面躯干部腧穴(头面、颈项、胸腹、腰背)——越近越近四肢部腧穴(肘膝关节以上和以下)——越远越远详见十四经腧穴分部主治图表30腧穴的治疗作用及规律经脉的循行只要熟悉经脉的循行就能把握腧穴作用的范围。密切相关31第三节特定穴十四经中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八脉交会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