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点测量》PPT课件

《界址点测量》PPT课件

ID:36915551

大小:4.61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5-10

《界址点测量》PPT课件_第1页
《界址点测量》PPT课件_第2页
《界址点测量》PPT课件_第3页
《界址点测量》PPT课件_第4页
《界址点测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界址点测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界址点测量※有关界址点的几个概念与规定§4.1界址点的测量方法§4.2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4.3勘界测绘※有关界址点的几个概念界址: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土地权属界线的拐点。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3

2、~5)cm。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4.1界址点的测量方法一、解析法二、图解法三、部分解析法(测算法)四、航空摄影测量法五、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自动化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01m。一、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

3、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使用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光学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经纬仪或GPS接收机等。解析法的优点:①每个界址点均有自己的坐标,一旦丢失或地物变化,也可使界址点点位准确复原;②有了界址点坐标即可编绘任意比例尺的地籍图,且成图精度高;③有了界址点坐标使面积的计算速度快,精度高,且便于用计算机管理;④从长远角度看,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1、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测定界址点坐标最常用的方法。如图所示:已知数

4、据A(XA,YA),B(XB,YB),观测数据β,S,则界址点P的坐标P(XP,YP)为:XP=XA+Scos(AB+)YP=YA+Ssin(AB+)③避免由不同线路的控制点对间距很短的相邻界址点进行测量。 ④个别情况下,现有控制点不能满足极坐标法测量时,可测设辅助控制点。 ⑤极坐标法测量可用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也可用经纬仪配以光电测距仪或其他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设备。用极坐标法测量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界址点和建筑物角点的坐标一般应有两个不同测站点测定的结果。 ②位于界线上或界线附近的建筑物角点应直接测定。对矩形建筑物,可直接测定三个角点,另一个角点通过计算求

5、出。2、交会法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1)角度交会法(以前方交会为例)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A、B两点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YA)、B(XB,YB),观测α、β角,P点为界址点,其坐标计算公式如下:角度交会法一般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交会角∠P应在30°~150°的范围内。A、B两测站点可以是基本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角度交会距离交会(2)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就是从两个已知点分别量出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以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的方法。已知A(

6、XA,YA),B(XB,YB),观测S1、S2,P点为界址点,其坐标计算公式如下:式中:由于测设的各类控制点有限,因此可用这种方法来解析交会出一些控制点上不能直接测量的界址点。A、B两已知点可能是控制点,也可能是已知的界址点或辅助点(为测定界址点而测设的),这种方法仍要求交会角∠P在30°~150°之间。以上两种交会法的图形顶点编号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即按B、P、A的顺序。进行交会时,应有检核条件,即对同一界址点应有两组交会图形,计算出两组坐标,并比较其差值。若两组坐标的差值在允许范围以内,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界址点的坐标。或把求出的界址点坐标和邻近的其他界址点坐

7、标反算出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进行检核,其差值如在规范所允许范围以内,则可确定所求出的界址点坐标是正确的3、内外分点法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则分别量测出两已知点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已知A(XA、YA),B(XB、YB),观测距离S1=AP,S2=BP,此时可用内外分点坐标公式和极坐标法公式计算出未知界址点P的坐标。内外分点法由距离交会图(右图)知:当β=0°,S2<SAB时,可得到内分点图形;当β=180°,S2>SAB时,可得到外分点图形。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点坐标与S2无关,但要求作业人员量出S2以供检核之用,以便发现观测错

8、误和已知点A、B两点的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