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

ID:36931842

大小:1.5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11

建设生态文明_第1页
建设生态文明_第2页
建设生态文明_第3页
建设生态文明_第4页
建设生态文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生态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讲杨光成建设生态文明走"生态立县"之路1内容提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2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4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31生态文明提出的重要意义33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走“生态立县”之路352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十七大报告

2、摘录3十七大报告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出现了六个新的提法。一、将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成为统领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纲领;二、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三;中央在2005年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更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即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四、将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作为确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先决条件;五、首次在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中,明确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原则,首次提出,

3、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努力;六、首次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中明确提出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即建立考虑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4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周易》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6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是和谐

4、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是人类物质、精神和社会制度成果的总和。7中国先秦时期以来的生态思想“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把天地万物风调雨顺的生态平衡景象与人类自身崇尚道德紧密联系起来,阐发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周易》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8“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家《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家

5、《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9三、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森林质量不断下降11二是农业和农村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人口问题形势严峻五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1213六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

6、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水污染严重,气温变暖、酸雨严重等。1415三、生态文明提出的重要意义(一)作为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法则,生态文明的提出,充分显示了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二)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党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理念的升华,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科学发展观的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三)生态文明的提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诠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丰富发展了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四)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所处新的历史方位之战略选

7、择,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之基础,也是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17四、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世界上环保分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环境当成专业问题,第二个层次是把环境当成经济问题,第三个层次是把环境当成政治社会问题,第四个层次是把环境当成文化伦理问题。1920(二)改革生产方式,做强生态产业。(三)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21谢谢各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