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_

生态文明建设_

ID:43656168

大小:3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1

上传者:U-7604
生态文明建设_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_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_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_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_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四川文理学院浅谈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姓名学号专业院系 2012年11月23日 目录摘要关键词1.什么是生态文明2.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3.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4.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5.建设美丽中国 浅谈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环境,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未来,自己子孙的将来,所以把生态文明放在重屮之重的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生态,自然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是我们应该注重和关注的。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指生物Z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二.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的国土面积虽然算大的,但内陆山地、高原的比例占到2/3,而且生态脆弱区(高、寒、干、荒、风、沙、陡)亦占2/3以上。物种和资源的家底原本也称得上丰富多样,但人口“众多”得至近代,已经近乎恶性膨胀,耗用资源的程度惊人。而我国也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高寒地带的雪灾、塌方、泥石流;干旱、半干旱地带的风、沙、旱灾;众多水系下游的洪涝灾害;一些地区还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范畴,时有不同程度的地震发生。所以历史以來,真正风调雨顺的年景远少于灾害年,而上世纪以來灾害发生期更有明显的缩短趋势。除了自然力引发的灾害外,丿力史的与近代的人为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或加剧了自然灾害,或直接造成了生态的退化与危机。人口蕈集、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水污与水荒、土壤沙化与植被荒漠化等问题甚为明显。我国历來为人口大国,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人口为5.4亿,20世纪末则超过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Z-o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展呈现出由渐增到突发性扩展的趋势,而且城市人口中编外和无序人员占了一定的比重。人口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其发展过程屮产生了许多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城市工商业化的集屮, 一方面带來繁荣和产值,而同时,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荒漠化”、就业困难,茯至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趋丁•严重。而普遍殃及城市居民的是环境恶化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各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居高不下。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烟尘、酸雨等。在全国5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1%。人口与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使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趋耗竭,反馈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活与发展,是当今生态的首要危机。我国极其宝贵的淡水资源也面临着水污染的严重威胁。我国年废水排放量为360亿立方米,受污染的河流达47%,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全国约有1/4的人口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危害人类和各类生物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生存环境。不仅江河湖泊受到了污染,大海也成了排污和扔垃圾的场所,原油泄漏、严重的“赤潮”现象不断发生。我国境内冇众多的河流湖泊,水资源总量届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仅24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且分布极不均匀。中国城市从60年代就开始缺水,目前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冇100多个,北方更冇80%的城市供水不足。首都北京的地下蓄水层50年前位于地下5米左右,现已下降至地下50米,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6,即400立方米,属严重缺水的城市。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涉及的范围达36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水土流失量已达100亿吨。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4800万公顷,占耕地总而积的38%。“三北”、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沿海地区等儿大水土流失区,已经成为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土地的荒漠化与沙化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和现实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近代,由于人口增加,生产活动加强,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沙漠、沙地而积不断扩大,许多原来的草原也变成了沙漠。我国的荒漠化土地而积达260余力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7%以上,相当于14个广东省,其中新瞩、内蒙古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7%和60%。在我国,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的野生动物约冇4000种(其中濒危脊椎动物约400种),濒危、受威胁野生高等植物约4500—5000种,占高等植物总种数的15%以上。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藏羚羊、白礬豚、红豆杉等珍稀物种的分布区已明显缩小,数量骤减。三.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耍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思想上 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传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坏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休系,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发展布局上,遵循口然规律,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I上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休系,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金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索,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口,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针对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不断加大对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以及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演化趋势的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齐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六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而十八大胡锦涛同志则重点提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捉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基木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屮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丿力史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了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坏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Z义。五.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美丽屮国”也由此捉出。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屮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计划将会不再遥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