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ID:36943383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30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1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2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3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4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等物理方法进行

2、物理规律探索,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学生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

3、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三、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四、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会科学探究。难点:学会科学探究。五、教学过程1.发学案。课前已经批阅,基本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2.各小组长组织本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长课前已经培训)3.探究活动1.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1)学生用手摸着喉咙,接着发出声音,有什么感觉?(2)用敲响的音叉靠近用细线悬

4、挂的兵乓球,观察到什么现象?(3)用敲响的音叉接触烧杯中的水,观察到什么现象?(4)在桌上放一瓶没有装满水的瓶子,用手敲打桌子,观察到什么现象?(5)音叉发声时,用手按住它,声音就消失,为什么?实验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探究活动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底,另一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得出什么结论?(2)用塑料薄膜把发生的手机包起来放到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了什么?(3)真空罩中得闹钟随着空气的抽出,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说明了什么?实验的结论: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固

5、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真空不能传声4.声速阅读一些介质中得声速,记住声音在空气中得传播速度,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5.教师点拨,释疑学案,学生进行纠错。板书设计:一声音的产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二声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2.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3.声速: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声速的两个决定因素:介质的性质,介质的温度。4.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加快。教学反思: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

6、反馈”,我校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环节是“自主、合作、展示、反馈”,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本节课是根据我校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而进行授课。课前先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课前批阅,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课堂交流反馈,讲授、实验探究从而让学生加深地知识的理解。这一节课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课,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打消学生对物理的难学顾虑,在学案的设计上以课本为蓝本,课堂上的实验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物理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实验中得出结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

7、成过程。由于学生课前预习较好,加上学生对物理课的好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加上实验成功,课堂气氛课也很活跃,总体教学效果是很不不错的,课堂效率也高。但回顾课堂中的一些细节,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教学环节控制不是很好;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在课堂上没有照顾到后进生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到位,对现象的分析和概括还不会。许多学生还是停留在实验现象有趣的表面上。附: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

8、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会科学探究。难点:学会科学探究。一、学习内容(一)、声音的产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声的产生”部分,完成下列练习。1.人说话时在振动;敲鼓时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在振动。所以发声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说明了声音是物体的产生的。2.说出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