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案.doc

《幼时记趣》教案.doc

ID:36947089

大小:6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27

《幼时记趣》教案.doc_第1页
《幼时记趣》教案.doc_第2页
《幼时记趣》教案.doc_第3页
《幼时记趣》教案.doc_第4页
《幼时记趣》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时记趣》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时记趣》【理论支持】我们学好文言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修养。因此要多读,培养语感;多背,加强积累。朗读时在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等方面进行训练。“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教出情趣,激发情感。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说过“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所以要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从不会学、怕学、厌学到会学,爱学到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钻研经典古文,并从中获得走进古典文化的趣味。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

2、、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这表明知识的拥有必须有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三维目标中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并充分关注到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能力的动态性变化。学生在懂得鉴赏富有魅力的古代文化之后,内在文化素养将不断提高,语言表达也将更有韵味,更具内涵。【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正确朗读课文,朗读时学会断句,注意感情和节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并学会翻译文章。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3.理解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

3、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年生活和乐趣。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以及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感情。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以及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文中注释掌握生字读音和书写,掌握文言文语句停顿。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3.罗列疑难问题,以供合作探究。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学1.导入新课。用一系列比喻话童年,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4、2.检查预习。依次让学生在黑板上(或口头提问)完成预习题,师生共同释疑解难。3.圈点批注。(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白板显示】①能准确朗读全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学会翻译文章。②本文语言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加以赏析。③课文以什么为中心?依次写了哪三件事?④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设计第①题的目的让学生达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要求;设计②题是让学生去品读赏析语言;设计第③题是让学生感知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设计第④题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意及

5、作者的童趣。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白板显示】批注要点1朗读停顿处用斜线。2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对话,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动笔的习惯;另一方面,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提高了学生阅读与赏析文言文的能力。)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六人分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各小组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6、,列出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讨论交流时,对这四题的探究形成共识,】。第二课时二、导1.班内探究。(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2.精讲点拨。a.对学生自主思考题的点拨:(1)用斜线

7、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故时有物外之趣使与台齐盖一癞蛤蟆也【点拨方法】文言文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寻的。连词和发语词在句首,可在连词和发语词后作停顿,如“夫”、“盖”、“故”等;在句中省略处作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停顿,在动宾之间停顿;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可在此名词前作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参考答案】故/时有/物外之趣使/(之)与台齐盖/一癞蛤蟆也(2)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故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点拨方法】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①代词,代人、事、物。②结构助词,的。③助词

8、,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句末语气助词,凑足音节,可不译。⑤动词,去,往。⑥宾语前置的标志。【参考答案】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心之所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翻译下列句子: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③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