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动与静》(沪科)

【教学设计】《动与静》(沪科)

ID:36967048

大小:3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教学设计】《动与静》(沪科)_第1页
【教学设计】《动与静》(沪科)_第2页
【教学设计】《动与静》(沪科)_第3页
【教学设计】《动与静》(沪科)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动与静》(沪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全一册)畅言教育《动与静》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张大丰◆学情分析这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科版)中第一节概念课,对学习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同时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使学生能认识并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这节课也将为学生学好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运动形式,知道自然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过程与方法目标】(1)创设

2、相对运动或静止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知识(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物理的志向。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全一册)畅言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教学难点】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观看图片等与提问想结合◆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2.实验器材:玩具汽车一.新课引入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二.进行新课1.运动的

3、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请看图2-1—图2-3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2、运动的描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看图2-4(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流水行云”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全一册)畅言教育)。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

4、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问: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

5、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物体物体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物体物体(4)概括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5)讨论分析a、先讨论课本图2-3,提问学生回答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c、以

6、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全一册)畅言教育D、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研究的物体标准物体位置是否改变动或静乘客地面、树改变动乘客司机、汽车没改变静结论: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取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7、: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三.课堂练习投影四.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课后练习◆教学反思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