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1动与静》ppt课件

沪科版《2.1动与静》ppt课件

ID:44062114

大小:1.78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0-18

沪科版《2.1动与静》ppt课件_第1页
沪科版《2.1动与静》ppt课件_第2页
沪科版《2.1动与静》ppt课件_第3页
沪科版《2.1动与静》ppt课件_第4页
沪科版《2.1动与静》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沪科版《2.1动与静》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 动与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喜马拉雅山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并且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1、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2、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一、运动的世界二、运动的描述(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2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万马奔腾图》(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例(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2)月亮升起来了。(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汽车地面飞快的行使月亮地球升起来了月亮云层在穿行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两个概念: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被选作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

3、经历三个过程:(1)选择参照物(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例1、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船。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在江中游——以青山作参照物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参照物是云例题2、“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的向后退去……”请写出上文中的描述各选择了什么作为参照物?升起;奔驰;静靠;后退。地面地面车车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

4、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研究的物体标准物体位置是否改变动或静乘客地面、树改变动乘客司机、汽车没改变静例题⒊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说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是以__为参照物。我们说飞机是运动的,是以__为参照物;以__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问题一】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作一次的长途旅行.许多人把钱寄了去,结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说:"亲爱的先生,请你躺在床上让地球带你开始这次旅

5、行吧,你要记住我们的地球每昼夜要跑4万公里呢!"许多人感到受骗上当,于是告到法院,说是商人犯诈骗罪.问: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审判?【问题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们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你敢不敢抓飞行的子弹呢?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任意;但不能选取自身为参照物。2、根据需要和方便,若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可不加说明。1、运动的世界: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6、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3、参照物:实现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4、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练习1.物理学里把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2、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决对不动的;B, 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C, 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

7、定在原来的位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3.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一辆汽车从后面赶上,如果以这辆汽车作为参照物,则此人____(是或不是)运动。4.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__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该乘客是以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较,________车开得快。5.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的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