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火》(北师大)

《观火》(北师大)

ID:36969878

大小:5.86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2

《观火》(北师大)_第1页
《观火》(北师大)_第2页
《观火》(北师大)_第3页
《观火》(北师大)_第4页
《观火》(北师大)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火》(北师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四畅言教育《观火》甘肃省金塔县中学常宝华◆教材分析《观火》是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随笔。火具有一种矛盾的性质,一方面,它是绚丽的、迷人的;另一方面,它是短暂的、危险的.喜欢火的人,性格里也注定有这样一种美丽而又危险的双重因素.火所蕴含的悲剧性在于它注定要熄灭,因而它的燃烧就具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悲壮色彩.梁遇春的散文深处都有一种幻灭的忧虑,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而他留给后世的,则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即要理解作者笔下火的特征,又要理解作者寄予火的人生理想。梁遇春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

2、,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这篇散文可拿来与上篇《我与绘画的缘分》在写法上作比较阅读,学习散文如何实现形散神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透过作者对火的抒写把握文章的主旨。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四畅言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分析小品文中作者的情感倾向;2.品味本文“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小品文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散文如何实现形散神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笔下的火以及作者寄予火中的人生理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教学难点】理解散文形

3、散神聚的特点。◆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批注;3.普遍认为梁遇春的散文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为什么这么说?这篇散文的西方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前可要求学生将此文与上篇《我与绘画的缘分》在写法上作比较阅读,有条件的学生可通过网络查找文章中引文典故的来历,学习散文如何实现形散神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由火导入。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次实践.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使人类最终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从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的同时,火也使人

4、类遭受灾难,并满怀不可控的恐惧。因而有人讴歌火: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四畅言教育你在炽热中舞蹈,挥发出热情;你吞吐着红舌,向生命示威。你舞蹈,你跳跃,你奔放,你洒脱,你豪迈!你坚强如钢,吞噬着万物;你柔情似水,温暖着生灵。火!你这宇宙中的圣光!也有人批判火:火啊,你是黑白不分呵!是你给真理判了死刑,却让叛逆苟活!你可曾知道,当哥白尼被绑上十字,是你,毫不留情的将他吞噬!你可曾知道,同样是你,将达尔文带给了死神!人类对火的感情,真是既爱又恨,要多复杂有多复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出自著名作家梁遇春之手的《观火》,一起来看一下,在这位据说被中国现代文学史严重低估了作家

5、笔下,火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简介作者。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民国散文家,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

6、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

7、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却足以证明他的才情与勤奋。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作家,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然而,正如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梁遇春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他对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因为他本人的生命也正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尽管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一点残灰,却仍然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场烈焰中去,从容起舞。他在《观火》中说:“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