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送行》(苏教)

【教学设计】《送行》(苏教)

ID:36984649

大小:141.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教学设计】《送行》(苏教)_第1页
【教学设计】《送行》(苏教)_第2页
【教学设计】《送行》(苏教)_第3页
【教学设计】《送行》(苏教)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送行》(苏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送行》吉林省程老师◆教材分析《送行》是一篇幽默的散文,蕴涵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却传达了人们渴望真实情感的愿望。教学过程着眼于勒罗人物形象的分析,幽默语言的品位和铺垫手法的运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从多角度产生疑问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将贯穿始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2.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

2、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教学重难点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送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深厚的情谊,缠绵的叮咛;豪迈的情怀,忧伤的眼神。一切是这样的令人感动令人难忘。这就是中国式的送别,但难道所有的送别都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来读一读英国漫画家,作家比

3、尔博姆的一篇幽默散文《送行》,去感受另一种送别的情调,看看这样的送别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生活感悟?二、资料链接1.马克斯•比尔博母英国,十九世纪漫画家、作家。作品《马克斯•比尔博母文集》。2.19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维多利亚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如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简·爱》)以及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等。可以说,19世纪的英国是经

4、济、社会、科学、文化全面繁荣的世纪,以至于后人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三、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词语。gāngàchuàngxièhòujiā尴尬凄怆邂逅雪茄pìnjiànrǎngníng解聘饯行熙攘叮咛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2.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向全班同学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分析“勒罗”形象。(1

5、)根据你对课文的解读,请为勒罗写一段简单的介绍,使那些不认识他的人了解他,也希望他的生意更加兴隆。最后一句是你对他的总体评价。明确:刻画勒罗的形象,一是通过车站送行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此时“我”并不知道勒罗是受雇送客,因而完全被他的形象所感动。勒罗真诚而慈爱,充满感情,像那位美国小姐的父亲;勒罗极有风度,穿着得体大方,像个银行家;勒罗是有教养的,他见到“我”之后的举止温文而雅;勒罗是聪明的,他选择这样一个职业,他是敬业的,他出色而认真地完成每次送行;勒罗是有主见的,他并不认为送行是纯粹的演戏;勒罗也是精明的,他可以借助这方面的的技巧来

6、赚钱。当然还有些细节值得注意,如他还记得在七八年前借过别人微不足道的“半克朗钱”,说明他是个诚实的人;“他翻了翻一本精美的记事本又说道”,让人感到他是一个认真的人。2.质疑解答。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向全班同学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并有选择的进行回答。如:(1)从主旨设疑:见课后练习四。(2)从文章结构设疑:全文分两部分,第

7、一部分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第二部分写勒罗送行的精彩演出。这两部分的的关系是什么?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去掉?(3)勒罗的泪到底是什么泪?惜别之泪?同情之泪?职业之泪?角色之泪?……勒罗付出的感情到底是真实的吗?(这是理解文章的难点所在,同学可以各抒己见)等等。参考观点举例:(1)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勒罗的眼泪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首先,从课文中描写他送行时行动的语句“热切地说着什么”“他眼里深挚的慈爱实在动人”“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当列车就要开时“双手仍紧抓那个年轻的美国人”“又冲上前去,小声地最后

8、再叮咛几句”“我发现他确实泪水盈盈”可以看出这他真实感情的流露,因为言为心声,外在行为是感情的自然表露。其次,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我们也强以这么认为,人是最富有同情心。从散文提供的情节中,我们知道,美国小姐是一个人到英国旅行的,在英国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