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备考策略

ID:36986151

大小:2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1

高考备考策略_第1页
高考备考策略_第2页
高考备考策略_第3页
高考备考策略_第4页
高考备考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鉴赏、阅读、写作一、古诗鉴赏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及其语言艺术的感受、分析、评价、鉴别和欣赏,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它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审美认识水平。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要求,因而鉴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诗歌鉴赏当从字句理解、修辞方法、感情抒发、意境创造、艺术风格等方面人手;鉴赏时应注意分清诗歌类别、体察判别意境、咀嚼品味语言、明辨艺术手法。由于鉴赏能力实质上涉及到知

2、识迁移、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强调以能力立意考查创新精神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重视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明确主旨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主旨,首先要弄清楚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一般说来,诗歌主要是抒情,言志,阐理。先说抒情,有抒志士之情的,有抒才士之情的,如李杜的诗,苏辛的词,多抒志士之情;而李商隐的诗,柳永的词,则多抒才士之情。再说言志,有的诗人志在山水之间,有的志在田园之乐,有的志在清高自守,有的则志在经人济世,立功报国。阐理的诗,重在阐述某种人生哲理,如宋诗多讲究理趣,阐理的诗较多。当然,抒情言志阐理并不是绝然分开的,在

3、一首诗中,既可抒情,亦可言志,阐理之时,也有抒情,这就要我们去分析诗人的主旨是什么,诗中侧重于哪一方面。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主旨有重要的作用。如:陆游一生力图恢复中原而志不能酬,他的诗歌主题大多是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恢复中原的理想。初盛唐时期国势强大,当时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反映,如初唐四杰和边塞诗派的诗歌;中晚唐则国势渐衰,诗中多写民生疾苦,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和聂夷中的悯农诗。宋诗与唐诗也有很大的不同。再如,南宋诗词与北宋诗词的情调就有很大的不同,如陆游、辛弃疾等,多以力主抗金、恢复中原为主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注意联系时

4、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即所谓知人论世。答题时要注意题后相关注释。2.品味语言   诗歌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语言,它特别讲究炼字炼句,特别注重音韵节律。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正确理解诗歌的字句,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1)炼字   诗歌语言讲究以少总多,一字传神。例如2003年高考题,考的是对王维的《过香积寺》诗中的诗眼“咽”和“冷”的赏析,“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再如宋祁《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又如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

5、写出泰山南北两侧明暗像刀割一样截然不同。形象夸张而生动。贾岛十分注意炼字,他曾有诗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可见其对诗句的惨淡经营。他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宿”、“敲”、“分”、“动”等字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特别的神韵。(2)炼句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在诗句结构上变化多样而又有规则可循。有时突破常规语序,采用倒装句式,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杜甫《秋兴八首》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诗句,从字面看,不好理解,细品方知是妙句。有时是为了合乎音韵平仄的需要而将词序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某一

6、事物的特点而将词序倒装,如杜甫的诗句“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诗意是:看到碧色,知道是湖外草绿,看到红色,知道是东方海上的云霞;紫色的是从岷岭收获来的芋,白色的是在陆上开放的池中莲花。(3)节奏古典诗歌的节奏与句式密切相关,一般是两字一拍,如遇奇数字,则有一拍一字的。对古典诗歌节奏的划分,要联系语意灵活处理,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对诗来说,词曲的节奏要求更为严格。相同的词牌曲牌,节奏和字数都是固定的

7、,一般不允许改变。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4)韵律绝句有一、二、四句押韵的,也有二四句押韵的;律诗有一、二、四、六、八句押韵的,也有二、四、六、八句押韵的。词曲则按词牌、曲牌的要求押韵,不同的词牌、曲牌韵脚的位置和数目也往往不同。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

8、流”,多次换韵。有些字,因为语音的变化,在古代是押韵的,现在读来不押韵,如‘“看”字,现在读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