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ID:36991558

大小:17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4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1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2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3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4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如此精美的比喻来歌咏书籍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它将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求知。1、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重点)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重点、难点)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重点)一、文本导入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7。的确,虽然我们的头脑几乎被知识挤得满满的,而一提到动手作业,我们几乎都不知所措,十分害怕

2、。今天,我们有幸读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它将会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求知,它会拨开我们心灵的迷雾,使我们真正见到求知天地的青天丽日。二、预习交流1生字注音肇(zhào)朱熹(xī)中庸(yōng)论语(lún)埋没(mò)彷徨(panghuáng)儒家(rú)探索(suǒ)测量(liáng)2词语解释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正心:端正心思。修身: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

3、调别人。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3走近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随父母回中国,12岁时随全家迁往台湾。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7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4相关知识我是学实验物理的,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

4、论,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丁肇中三、互动探究(一)整体感知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点拨明确】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阅读课文,你能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吗【点拨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论点)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论述文章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层(2~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强调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

5、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举例。第三部分(13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二)深层探究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7【点拨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点拨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

6、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点拨明确】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提问: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点拨明确】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5提问: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点拨明确】王阳明的“格物”实际上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中国古代的

7、传统教育没有真正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6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点拨明确】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对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7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点拨明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

8、有计划的、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