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ID:36997312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5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1页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2页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3页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4页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教师情况省份海南省学校五指山市番阳中心学校姓名职称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海南省五指山市番阳中心学校邮政编码572213一、课前预习要求1、根据教师的要求查找与本课有关资料。2、按照教师的指导准备本节课的实验材料。二、教学内容概述《地表的变迁》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内容,本课时属本单元中的最后一个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来认识地质变化的。第二部分:研讨千姿百态的地表成因,欣赏千姿百态的地表风光。通过看图和交

2、流,引导学生懂得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的礁石、风蚀石等地貌都是在风、流水、气温以及地层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风化作用和气温变化对岩石的影响。通过两幅图展示植物、水对岩石的影响和大自然的共同作用。进而总结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第四部分:通过模拟实验和研讨,研究风化和侵蚀作用。指导学生做流水的搬运实验,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懂得流水的携带功能搬运了碎石和沙子。第五部分:了解人类生产生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意识到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另一方面对自然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

3、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他们都乐于动手操作实验,遗憾的是处于乡镇的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偏重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活动中获取知识。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造成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但介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和心理特点,六年级学生在本册的探究与活动中,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提供的资料对地表以前的情况进行推测;  2、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和侵蚀过程。3、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评判。

4、科学知识1、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会对地表产生影响。3、知道地球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4、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2、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3、乐于交流,愿意倾听和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4、意识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难点: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五:教学准备酒精灯小石子镊子火柴 装水的烧杯 世界风光欣赏录像 相关图片光碟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

5、探究七、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看光碟,让学生欣赏化石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过去2、播放录像:让学生欣赏世界风光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世界风光后能感觉到从古到今地球的表面都是这样的美丽,而如此美妙的世界,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二)研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提出问题】有人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根本没有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同学们:你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学生发表观点:读图互动1(P25)页【展示资料】课件出示喜马拉雅山的一些资料及图片。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P25)页的内容,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料,大胆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交

6、流:【评价提示】(1)、在推测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有的推测看来毫无道理,教师也不要否定。(2)引导学生读沈括的《梦溪笔谈》的相关资料。(3)、不仅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结论,还要让学生说明自己这样推测的依据是什么,以便最后得出喜马拉雅山在远古是海洋的推测。【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学生讨论、汇报:(1)、从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的化石。(2)、因为地球内部是运动。、、、、、、【教师小结】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事实。有了化石等证据,科学家才会做出推测。【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从一些给定的信息和交流中,推断出某地以前的地形地貌,接着通过讨论汇

7、报,使学生了解喜马拉雅山的过去(三)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让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态。学生交流:【提出问题】世界上那么多的地表形态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学生讨论,交流:读图互动2(P26)页【展示资料】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并指导学生观察(P26)页: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礁石、风蚀石图片,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还能举出其他的实例吗?学生讨论交流:将你收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说说自己的观点,教师相机板书。地表特征形成原因【评价提示】1、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表达,表达不出时,教师可给予适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