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

ID:37066144

大小:975.73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5-16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_第1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_第2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_第3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_第4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D924.34单位代码:10183研究生学号:2015222018密级:公开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ResearchontheJudicialCognizanceofCrimesagainstCitizens'PersonalInformation作者姓名:高晓红专业:刑法学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指导教师:张旭教授培养单位:法学院二○一八年五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ResearchontheJudicialCognizanceofCrimesagainstCitizens'PersonalInformation作者姓名

2、:高晓红专业名称:刑法学指导老师:张旭教授学位类别:法学硕士答辩时间:2018年05月25日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3、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论文级别:■硕士□博士学科专业:刑法学论文题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作者签名

4、: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作者联系地址(邮编):作者联系电话:摘要摘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研究在信息技术空前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也呈现出了井喷之势,而这类犯罪的隐蔽性、侵犯对象的不特定性以及危害后果的不可估量性等特征又使得这些犯罪行为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刑法修正案(七)》将公民个人信息作为刑法直接保护的对象,为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刑法修正案(九)》更是扩大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方式和主体范围,使得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更为全面。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

5、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提供了具体的适用标准。但是,由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相关行政立法的缺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认定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本文通过五个部分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第一部分梳理了我国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通过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现状以及刑法规制现状的介绍,明确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正确的司法认定是必要的、紧迫的。并通过对实务判决书的统计和分析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即行为对象的复杂性和认定标准的不明确、行为方式的复

6、杂性、罪名和罪数关系认定上的分歧、犯罪未完成形态认定的缺失等。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个人信息的法律价值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法益,提出认定公民个人信息应当考虑的因素,以便确定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解释》第一条所给出的个人信息的定义符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现状,但是要想对《解释》所给的定义进行正确解读,除了要考查个人信息本身的识别性标准外,还要从刑法的规制目的出发,考虑个人信息的价值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法益等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定刑法所保护的个人信息的范围。在第三部分中,通过对《刑法》条文的解读,明确了

7、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方式的认定方法。在行为方式的认定中,要从解读行为的非法性以及解释具体行为方式两个方面入手,着眼于当前相关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实践现状,寻1摘要求恰当的、可行的解读路径。第四部分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几种罪数关系进行分析,从罪数理论以及刑法条文的规定入手,对各种不同情形下的罪数关系分别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可以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相关犯罪的罪名和罪数关系的认定提供一致的标准。第五部分围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否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笼统的说情节犯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是不够严谨的,我们应当结合情节犯的具体要件来判断。而结合《解释》规定的

8、十种情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仍有成立未完成形态的可能性,因此,在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