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_隆中对导学案(师)

23_隆中对导学案(师)

ID:37110997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7

23_隆中对导学案(师)_第1页
23_隆中对导学案(师)_第2页
23_隆中对导学案(师)_第3页
23_隆中对导学案(师)_第4页
资源描述:

《23_隆中对导学案(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隆中对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要旨及战略方针。3.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4.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中实词“为、图、利、信、将、国、遂、好”等文言实词,虚词“之、以、”等的用法。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倒装等语言现象。(重点、难点)2.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重点)3.赏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难点)内容导航“

2、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三分。”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智慧人物。公元207年,刘备为“兴复汉室”积极搜罗人才。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才见到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面对刘备求贤下士的真诚,诸葛亮在全面中肯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后,为刘备提出了一个进取荆益、联孙抗曹、革新政治、逐步统一中国的政治军事方案,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资料链接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在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3、,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三国志》是历史散文,分为《魏书》、《蜀书》、《吴书》,属纪传体的分国史。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画,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文学价值很高。《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时代背景:《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

4、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为加点字注音。好为《梁父吟》(hào)因屏人(bǐng)猖蹶(jué)屯新野(tún)先主遂诣亮(yì)倾颓(tuí)亮躬耕陇亩(lǒnɡ)不可胜数(shènɡ)乐毅(yuè)欲信大义(shēn)北据汉沔(miǎn)帝室之胄(zhòu)2.积累文言词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常常)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器重、重视)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5、(亲自)⑤谓为信然(确实这样)⑥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合作探究1.翻译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口译课文,要求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意,字字落实。针对学生理解得不确切或有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并重点提示下列词句,要求学生加深理解,注意积累,掌握规律。【交流点拨】(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3)“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4)“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广布于天

6、下。2.读罢课文,文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交流点拨】刘备:重视人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3.理清文章结构。【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第3—5段):写刘备三顾茅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拓展延伸1.利用网络或图书,搜集后人吟咏诸葛亮的诗词或对联几首(副)。【交流】有关诸葛亮的对联(一)“两表酬三顾

7、,一对足千秋。”[注解:两表:《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二)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注解: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东和:(东和孙权)北拒:(北拒曹操)排八阵:(摆设八卦阵)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取西蜀:(攻取西蜀)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用火攻:(指赤壁之战)]赞扬诸葛亮的诗歌(一)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三)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本文“凡三往,乃见”只五个字,《三国演义》在37和38回里写成五千余字。要求学生必读这两回的相关文字,感悟小说作者的创造虚构,看看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