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内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

秸秆内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

ID:37120419

大小:317.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8

秸秆内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_第1页
秸秆内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_第2页
秸秆内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_第3页
秸秆内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_第4页
资源描述:

《秸秆内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586-589http://www.jeesci.com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E-mail:editor@jeesci.com秸秆内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刘保平,周连仁,王宏燕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寒地黑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选取降解秸秆较快且形态差异较大的10株丝状真菌,以玉米秆芯为材料,研究其降解秸秆的协同性。结果表明:供试10株丝状真菌在侵入秸秆内部后都具有排斥其他丝状真菌侵入的倾向。利用平板对峙法研究这10株丝状真菌在培养基PDA上生长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供试

2、10株丝状真菌也普遍具有相互竞争和抑制的作用,没有发现促进生长现象。根据菌落形态、菌丝和孢子形态对10株丝状真菌进行了鉴定。在这10株真菌中,有3株(F1、F7、F10)是循环抑制,分类学上分别归属于Mucorlamprosporuslender,NeurosporasitophilaSh.Etdodge和Phytophthoracactorum(L.etC.)Schrot.。结论:侵入秸秆内10株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关键词:秸秆;降解;玉米芯;丝状真菌;循环抑制中图分类号:Q9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906(2009)02-0586-04我国秸秆资源极

3、其丰富,在发电、制沼气、还相互之间有何作用?陈旧秸秆表面及内部着生的[1]田、制饲料以及其它方面利用潜力巨大。秸秆还微生物优势种类及其竞争性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田可提高冲积土和紫色土稻田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回答将有助于指导人工控制的秸秆微生物降解研[2]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及养分含量。翻压法秸秆还究和应用。本文着重从真菌之间的竞争性以及秸秆田简单易于操作,但压量过大、土壤水分不足会防的组织结构屏障探索微生物对秸秆的降解。[3]碍耕作、影响出苗、害虫增加造成减产。秸秆可1材料与方法[3]制成优质堆肥,不足是耗时长。利用微生物降解1.1材料秸秆促进秸秆还田是修复东北寒地退化黑土的有1.1.1

4、真菌培养基效途径。PDA(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成品19g,定秸秆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容至500mL高压蒸汽灭菌。少量蛋白质、脂肪、醇类、醛、酮和有机酸等物质1.1.2供试堆肥[4-6]构成的结晶体。大自然中生物质生衍繁殖最终多取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园艺试数经过生物特别是微生物降解腐烂,自然界并不缺验站。乏降解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秸秆的微生物种类很1.1.3供试秸秆多,很多真菌、放线菌和细菌种类能降解纤维素和水稻、大豆和玉米3种秸秆,受赠于黑龙江哈[4]半纤维素,担子菌的一些属以及少量细菌和放线尔滨靠河寨养牛场。[5]菌能降解木质素。一般而言细菌降解木质素

5、的能1.1.4十株降解秸秆丝状真菌[7]力比真菌低得多。真菌对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归因本实验室分离。于它们的高效酶系统,真菌有两种细胞外酶系统:1.2方法一种是水解酶,另一种是细胞外特殊的氧化酶,前1.2.1秸秆内丝状真菌分离法者产生多糖的降解酶,后者则负责木质素的降解和用酒精对秸秆进行表面灭菌,用土豆葡萄糖琼[8]苯环的拆开。脂培养基培养并分离秸秆中丝状真菌。本文试图从真菌之间的竞争性来探讨复合微1.2.2秸秆携带真菌展示法生物制剂是否具有协同效果,降解秸秆的酶最初是大豆、水稻、玉米3种新鲜和放置1年陈旧秸微生物所分泌,微生物的生长活性也是降解效率的秆各取3个重复。将秸秆剪成5cm

6、小片段破开放重要因素,同时微生物的生物量增长也是秸秆降解于PDA平皿上30℃培养数天。试验重复2次。程度的重要指标。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是其1.2.3丝状真菌秆芯内竞争性生长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最终影响到降解玉米秆芯剪成(1~2)cm×(2~3)cm片段高压秸秆酶的分泌。侵入到秸秆内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蒸汽灭菌,放于倒有固体PDA培养基的平皿中同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60110z4023)作者简介:刘保平(1976年生),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生态学。E-mail:liubaoping@neau.edu.cn收稿日期:2009-02-12刘保平

7、等:秸秆内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587时接种真菌A,30℃培养10d,将玉米秆芯片段取菌落区。上述半腐烂秸秆表面不同的斑纹就是不同出放于已经事先接种并长满真菌B的PDA平皿上的真菌单菌落边缘。同一秸秆小片段内部可以分离培养10d。然后将这玉米秆芯片段取出用酒精对秸到2株以上丝状真菌可能是因为小片段可以分为不秆进行表面灭菌,置于PDA培养基上培养秆芯片同的微空间,每一微空间只有一种菌落。段内部微生物。实验重复两次。2.2十株丝状真菌在玉米秸秆秆芯内的竞争1.2.4丝状真菌在PD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