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教案

《目送》教案

ID:37148358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9

《目送》教案_第1页
《目送》教案_第2页
《目送》教案_第3页
《目送》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目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学科“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备课卡课型:新授课题:《目送_》_____主备人:杨艳授课人:_____设计时间:2012。12_授课时间:_______内容简析《目送》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一篇散文,诉说对父亲、儿子的眷爱。目送可以理解为两种:第一种目送,是子女对父母的目送,父母会老,会死,会永远离开。第二种目送,是父母对子女的目送,子女会长大,会挣脱父母的手,会拥有自己的生活和海阔天空。两种目送的共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亲情的温暖与不得不面对的离别与哀伤。学情分析作为初中生,已经接触过许多散文,对散文的特点有一定了解,况且这是一篇表达亲情的感人文章,学

2、生会有一定的共鸣,但是,龙应台的散文文字深邃,忧伤,美丽,初中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去品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课文叙事特点:线索、顺序、层次能力目标:能概括不同时期的目送,赏析感人的细节描写,理解文中深邃,忧伤,美丽的文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反复朗读,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2.品位语言,把握作者落寞的情感。3、通过分析我与华安和父亲之间的隔阂,让学生领会善待亲人珍视亲情的重要性。预习提纲1、朗读全文,书上圈点勾画(画出生字词,感触深的句子,

3、不理解的句子等)2、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3、围绕目送一共讲述了几次,概括出来。4、初读后你有何感想。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一)交流感知1、导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李白对友人孟浩然的目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岑参对武判官的目送,“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亲对儿女的深情目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一篇散文《目送》,再一次感悟那一种浓浓的情感。2、走进作者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作品针砭时事,精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

4、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3、整体感知(1).多媒体播放目送的音频朗读。(2).学生听读后思考:本文共写了几次目送?明确:a我在维多利亚校门口目送华安上小学;b我在机场检票门口目送华安去美国读中学;c我在楼上窗口目送华安坐公交上大学;d我在单位侧门口目送父亲离开;e我在医院玻璃门口目送父亲进病房;f我在火葬场炉门外目送父亲进棺木。(3).给这6次目送分个类。它们的相似之处在哪里?前三次是目送儿子,后三次是目送父亲。目送儿子逐渐长大独立;目送父亲渐渐衰老离去。相似之处就在于:我们只能选择接受,

5、背影的远去。这两种“目送”,可能也是我们的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这让你想到了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是不是应该——珍惜我们生命中注定的缘分?(4)你读出了作者怎样情感?教师巡回指导师友互相检查教师点拨提高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二)研读共品1、本文所写的6次目送都跟一个字有关,而且这个字在每一次目送中都提到了,你能把这个子找出来吗?明确:门。过渡: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门”字,我想应该是有深意的。那么,我、华安、父亲和门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请发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由谈,教师点拨:门是人与人之间隔阂的一种隐喻。2、同学

6、们察觉到了吗?每一个被作者放大的细节里,似乎都有值得我们去试探的分量。(赏感人的细节学生自由品赏)教师预设:教师提出问题,巡回指导。学生自主思考,师友互讲,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展示。(1)、请你想象第二段中“圈在爸爸、妈妈的手里”中的“圈”,是怎样的动作,它显示了孩子怎样的心理?能不能用文中的某个词表示。——半攥着、蜷缩在;怯怯。(2)、从下面的三个动词中你到底读出了什么?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

7、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挪:移动缓慢、持续时间长,犹如电影中的“长镜头”;闪:消失得快速、迅捷、干脆;瞥:很快地、很粗略地瞧上一眼(可以换词比较:一望)。妈妈持久跟进的目光里写满了不舍与依恋,而孩子却不解风情,头也不回地离开;这和前文的“勉强忍受”完全是相吻合的。于是,妈妈没有任何奢望——毫不指望孩子,能像她依恋他那样依恋她,而只求回头短暂的一瞥。可即便是这样简单的愿望,都落空了。3、你此时不想对文中的“儿子”说点什么吗?4、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我与上大学的儿子心灵上的距离?作者是如何看待这种“距离”的?——“紧闭的门”、“灰色的海”

8、(灰色的,到底是什么?海,到底是什么?其实他所望向的,并不在于是海还是别的什么——因为他看什么都可以是灰色的海;而在于,他的目光是海的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