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数列创新题赏析

2015年高考数列创新题赏析

ID:37208507

大小:388.2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9

2015年高考数列创新题赏析_第1页
2015年高考数列创新题赏析_第2页
2015年高考数列创新题赏析_第3页
2015年高考数列创新题赏析_第4页
2015年高考数列创新题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数列创新题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高考数列创新题赏析中南大学第一附属中学(410083)刘文生(qq:1341467906)2015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列创新题精彩纷呈,数列问题的创新成为高考命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数列内容基本而且重要,它是普通高中数学模块5中的一个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并认识到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学生应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并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学生要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

2、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数列内容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基本题主要考察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及它们的一些简单性质。但高考试题中更多的数列问题是创新题。新颖的数列模型、新颖的设问方式、新颖的问题情境层出不穷。数列问题的创新让人赞不绝口。例1(2015,湖南(文))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且=-+3,。(1)证明:;(2)求.审题要点:①已知条件简洁,就是一个关于数列的项与前n项和的一个递推关系,可以利用,()或转化变形。②求证目标是数列{}的奇数项形成的子数列{}和偶数项形成的子数列{}都是等比

3、数列,并在此基础上对n分奇偶,利用分组求和方法求得及。解题过程(略)评析:①本题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公式、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等比数列、分组求和等相关知识,是数列知识内部综合题,难度适中。②试题简洁,学生容易入手,优秀学生也容易走出来,整个求解过程无需费多少周折,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③本题以等比数列:1,3,9···和等比数列2,6,9···为背景,它们的项交错排列形成数列,这样的数列及其性质往往是学生少见的,是新颖别致的,对考生是公平的,有利于学生展现数学思考能力。试题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④类似问题有:2015年浙江(

4、文)17:已知数列{}和{}满足,,,.(1)求,;(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2015年天津(理)18:已知数列{}满足(q为实数,且),,,,且,,为等差数列(1)求q的值和{}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前n项和。2015年山东(理)18: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Ⅰ)求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满足,求的前项和.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7题: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Ⅰ)求的通项公式;(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例2(2015,广东(理))数列{}满足:。(1)求的值;(2)求数列{}的前n项和;(3)令,,()。证明:

5、数列{}的前n项和和满足。审题要点:①已知条件是一个比较熟悉的恒成立等式,取n=1,2,3,可求得,,;也可以由导出(),两式相减,即可求得一般项,又,所以,。②第(3)问定义数列{}的通项,形式新颖,需仔细观察,,,,,···,之间的关系,并且领悟到{}的前n项和③对一切,恒成立的不等式的证明,可用数学归纳法或综合推理的方法。解题过程(略)评析:①本题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新定义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解以及不等式的证明,前2问难度适中,第(3)问难度大。②试题以等比数列{}:为背景,把它的一个性质作为已知条

6、件让学生运算并推理出通项公式及前n项,这种过程是基础性的。第(3)问是一种创新设置,新定义的()形式独特,这个新数列{}应该是考生从未见识过的,有超凡脱俗之感。新情境新问题,将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3(2015,北京(理))已知数列{}满足,,且,记集合M={};(1)若,写出集合M的所有元素;(2)若集合M中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证明:M中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3)求集合M的元素个数的最大值。审题要点:①对取定的,根据递推关系,将得到一个对应的数列{}。如时,得数列{}:6,12,24,12,24,···;又如,得

7、数列{}:1,2,4,8,16,32,28,20,4,8,16,32,28,20,···。这些数列都有这样的特征:后面的项是前面的某些项的重复。②数列{}的特征决定了集合M={}都是有限集,但到底有几个元素,我们要进一步探究数列{}的项的特征,如是2的倍数,是4的倍数,再如,若是3的倍数,则所有的都是3的倍数,等等。解题过程(略)评析:①本题考察了数列的递推关系、集合的性质、推理与证明。由于有36个不同的取值,对每一个,都将对应一个不同的数列,因此考生面对的是一群数列。这个群对高考考生——仅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作答,非常大,可例举,

8、不宜穷举。考生应重点探究数列{}的特征,这就考察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②我们常见的数列问题,往往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为背景,问题常常在适当运算与合理转换中得到解决。本题不同寻常。背景是36个不同的数列,探讨的问题是这群数列的某些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