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案

《马说》教学案

ID:37226506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9

《马说》教学案_第1页
《马说》教学案_第2页
《马说》教学案_第3页
《马说》教学案_第4页
《马说》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说》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说》教学案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2、 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预习导学个人自学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2、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

2、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

3、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4、字词(1)注音7祗()  骈() 槽枥 () 一食()或尽 粟()一石()食()马者 其真无马邪()外见()辱()伯乐()(2)一词多义1.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         ) ②执策临之     (         )   2.之   ①策之不以其道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其   ①策之不以其道  ( 

4、          )②其真无马邪?  (           )③其真不知马也。(           ) (3)解释字词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见:        策之:       执策:5、翻译(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由于受腐朽的选拔体制所约束,有许多人因才华得不

5、到施展而写下许多直 7抒胸臆的诗文,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马说》。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 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2.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 先生文集》。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 2.正音。 乐( )祇( )骈( )槽枥( )() 食 马者( )见( )邪( )石( )粟( ) 3.(1)分析课文第一段。 提问:结合课文注解,翻译第一段并找出难懂的词语。 实词:千里马——日

6、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 别人才的人辱——辱没骈—一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称——著称 虚词:而——表转折,但是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 ——凭借虽——即使。 教师翻译(略) 提问: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提问: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齐读第一段。 (2)分析第二段。 提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外 见——

7、表现在外面,“见”通“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 虚词:或——有时其——代“千里马”是——这种,作代词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能够千里之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安——怎么  7提问: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女生齐读第二段。 (3)分析第三段。 找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8、。尽—— 竭尽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 ——识别,了解 虚词: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 翻译全段。 提问: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提问: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提问: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