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动态分析

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动态分析

ID:37227297

大小:628.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9

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动态分析_第1页
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动态分析_第2页
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动态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动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艺·园艺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26卷第11期(总第377期)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动态分析费震江,董华林,周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4)[摘要]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杂交中稻育种上的研究动态,以湖北省近10年审定的中稻品种情况为例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杂交中稻育种的研究策略。[关键词]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动态[中图分类号]S511.3;S334[文献标识码]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必须使水稻生产向轻简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因此,应加强适化的加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

2、的不断提高,我国粮食供需矛应上述栽培技术发展的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盾将日益突出。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我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病虫害的发生和蔓粮食作物的单产需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0%以上才能满足延呈上升的趋势,发掘和利用抗病抗虫基因,培育抗病抗虫水粮食的安全供给。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总产量约占稻新品种,既是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保粮食的40%,大力发展超级杂交水稻,可以有效保障国家粮障食品卫生安全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下,节约食安全。杂交中稻是杂交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种植面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农业生产的热点话题。因

3、此,选育耐积占水稻面积50%以上。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应立足于我国粮旱性强、养分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的绿色超级稻新品种也成食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前瞻性、创新为水稻育种研究追求的重要目标。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重大水稻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和育种材料创新、育种平台建设、品种配套技术集成和产业化示2研究现状范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大幅度提升水稻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提供核心技2.1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术支撑。2.1.1两系与三系并举。利用野败不育胞质与核基因互作产生的三系杂交稻和光温敏核不育系生产的两系杂交稻是利用水1社会发展需求分析稻杂种优势

4、的最主要途径,在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作出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后,我国仍然存在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人2.1.2形态改良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构建具高冠口增长、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环境污层、矮穗层、重心低、库大而匀、高度抗倒的优良株型,同时注重染等问题还在继续,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压力越来越大。选育选育具有籼粳混合亲缘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充分利用籼粳亚种具有突破性水稻新品种,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应是我们始终坚间较强的杂种优势。持的目标,它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2.1.3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有机结合,灵活运义。

5、用。(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通过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我国水稻育种和水稻生产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锁的DNA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育种技术,应稻米品质总体较差、类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稻用于目标基因定向转育和基因聚合研究,与传统育种技术比米出现结构性、区域性相对剩余,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国较,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际竞争能力弱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2)转基因育种技术。是指将遗传转化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提高稻米品质仍然是水稻生产面临的艰合,培育具有特定目标性状的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技术,主要应巨任务,也是水

6、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用于水稻抗螟虫、抗除草剂、耐盐等基因转化研究。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稻农数量不断减少,(3)花药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水稻不育系选育平均年龄上升。要应对稻作劳动力短缺这一长远存在的问题,与提纯复壮研究,其特点是可以克服显性基因的遮盖作用,提[收稿日期]2015-09-22[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分子设计和多基因组装育种”(2013CBA01405);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水稻新品种选育(2014ABA021);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07-620-001-003)。[作者简介]费震江(1960—),男,湖北黄梅人,

7、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48-费震江,等:杂交中稻育种研究动态分析农艺·园艺高隐性性状的分离比例和选择效率,加快育种材料的稳定,缩量9047.8kg/hm2,三系品种平均产量8935.1kg/hm2。10年来审定短育种时间。花培技术与诱变技术相结合可用于育种材料创新品种单产逐年提高,其中2005~2010年间增速较快,2010年以研究。后增速有所放缓。(4)航天育种技术。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所能达到的空间2.2.3稻米品质检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