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分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耗水规律的影响

非充分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耗水规律的影响

ID:37236239

大小:433.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非充分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耗水规律的影响_第1页
非充分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耗水规律的影响_第2页
非充分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耗水规律的影响_第3页
非充分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耗水规律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非充分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耗水规律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灌溉排水学报2015年9月第34卷第9期JournalofIrrigationandDrainage文章编号:1672-3317(2015)09-0072-04非充分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耗水规律的影响聂晓1,王毅勇2(1.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间歇灌(IT)、湿润灌(MT)和淹灌(CSF))寒地井灌稻田的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IT、MT)和淹灌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的耗水量、蒸散量、渗漏量差

2、异显著(P<0.05),与淹灌相比,间歇灌、湿润灌分别节水17.0%和21.4%。非充分灌溉(IT、MT)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产量,显著提高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与淹灌相比,间歇灌、湿润灌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5.7%、50.0%。湿润灌的节水和增产效果都略优于间歇灌,但差异并不显著。关键词:寒地井灌稻田;间歇灌;湿润灌;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中图分类号:S275.8;S275.9文献标志码:Adoi:10.13522/j.cnki.ggps.2015.09.014聂晓,王毅勇.非充分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

3、耗水规律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9):72-75.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区概况试验于2013年在三江平原腹地的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分局的洪河农场进行。试验区中心地理坐标:47.35°N,133.31°E,海拔高度55.6m,具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7月平均气温为22.0℃,全年最高气温为37.0℃,最低温度为-38.0℃,≥10℃积温为2400~2700℃,无霜期为125d左右,年降水量为600mm左右,且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供试田是1995年由沼泽化草甸开垦

4、而来的耕地,为全年一熟一冬休闲型,属于北方寒地井灌稻田。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稻田土壤干密度3[6]为1.18g/cm,孔隙度为59%,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9%,pH值为6.53,土壤饱和质量含水率(θs)为37.2%。1.2试验设计布设小区和测坑试验,小区设置为10m×10m,小区之间用加宽加高的田埂隔开,为防止侧渗对试验的影响,小区四周及田埂用塑料膜围隔,埋至表土下30cm深。稻田蒸散和渗漏通过非称质量式蒸渗仪(有底和无底测坑)进行测定,有底和无底测坑规格为2m×2m,深30cm,有底测坑底部及四壁用0.06mm的塑料膜

5、完全围隔,由于避免了渗漏的影响,测坑内的耗水量均是通过蒸散损失掉;无底测坑只在四壁(至表土下30cm深)用0.06mm的塑料膜围隔,其内的耗水量为蒸散和土壤渗漏之和。2013年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26,于5月20日插秧,栽植密度为株行距13cm×30cm,8月中旬各小区排水晒田,9月23日收割。各小区施肥、病虫害的防治及除草等管理方法同当地大田。灌溉方式设间歇灌(IT)、湿润灌(MT)、传统淹灌(CSF)3种灌溉方式,其中IT和MT属于非充分灌溉,不同灌溉方式的土壤水分调节标准见表1,3种灌溉方式都采用遇降雨深蓄不排的管理

6、措施。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各处理重复3次。1.3测定指标及方法1)按照水量平衡原理,稻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P+I=ET+SP+ΔW,(1)收稿日期:2015-03-26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06-03);长春市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计划项目(12XN38)作者简介:聂晓(1984-),女。讲师,主要从事农田节水和水热过程研究。E-mail:xiaonie84@163.com72式中:P、I、ET、SP、ΔW分别为降雨量、灌溉水量、蒸散量、渗漏量、土壤含水量变化量(mm)

7、。其中ET和SP属于稻田的耗水部分,P和I属于稻田的供水部分。表1不同灌溉方式的土壤水分调节标准处理灌溉方式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3cm水层-0cm水3cm水层-0cm水3cm水层-0cm水3cm水层-0cm水IT间歇灌0~3cm水层层-70%~80%θs层-70%~80%θs层-70%~80%θs层-70%~80%θs1cm水层-0cm水1cm水层-0cm水1cm水层-0cm水1cm水层-0cm水MT湿润灌0~3cm水层层-70%~80%θs层-70%~80%θs层-70%~80%θs层-70%~80%

8、θsCSF淹灌0~3cm水层10~5cm水层10~5cm水层10~5cm水层10~5cm水层通过对各时段降雨量、灌溉水量、田间水层或土壤含水量变化(30cm深)的记录,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利用余项法可求得3种灌溉方式下稻田的蒸散量和渗漏量之和,即稻田耗水量。2)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作物水分消耗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