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讲学稿第二课时

幼时记趣讲学稿第二课时

ID:37242285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幼时记趣讲学稿第二课时_第1页
幼时记趣讲学稿第二课时_第2页
幼时记趣讲学稿第二课时_第3页
幼时记趣讲学稿第二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幼时记趣讲学稿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生共用讲学稿系列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总第课时执笔:内容:幼时记趣课型:新授时间:审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章重要字词、通假字、注音、释意能力目标: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情感目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心。[教学重点]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心。[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内容

2、1、读文章第3小节⑴本段第1句,叙述了观察的身体的观察的⑵“目”“视”“前分别以“定”“细”二字来修饰,有何作用?2、读文章第4小节⑴“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这一局描写癞蛤蟆扑来的情状。“拔山倒树”与哪两个短语相照应?⑵描写蛤蟆扑来的情状,你认为那两个短语用得好?好在哪?⑶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⑷请概括说一说“我”的观察的特点课内训练1、“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什么?2、“冲烟飞鸣”的“冲”字有何作用?3、“鹤唳云端”的“唳”有何作用?4、找出表现我的神

3、态心理的3个短语5、找出文中出现的3个成语6、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7、“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8、从全篇来看,开头总说“物外之趣”,文字简洁。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4拓展延伸1、句子评析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句有何作用?⑵“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吐”、“吞”两个动词,有何作用?1、给下面的字注音藐(   )唳(   )砾壑(   )庞(    )2、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明__________    物外__________    私_________  神游___

4、_____   拔_________ 3、4课堂达标训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及词语。明:_______     秋毫:_______    私拟:_______    项为之强: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填8个字)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记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词语: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凹者为壑2、翻译句子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①《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__代作家。②本文围读“________”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课外

7、强化训练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砾(   )  壑(   )  怡(   )  庞(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使与台齐:         观之正浓:        盖一癞蛤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