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ID:37243232

大小:13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0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4节教案)【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概况。(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考试说明】(1)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农业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复习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复习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标志;“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已学知识检测】A1.“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C.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D.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B2.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

3、,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C3.《盐铁论·水旱》说:“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B4.2013年4月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被选为“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墓中可能出土的文物是A

4、.开元通宝B.丝质长袍C.突火枪D.青花瓷器102015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知识梳理】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时期概况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商业繁荣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在政策的压制下,商业发展艰难,但还是得到了发展。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

5、(1)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2.“市”的形成与发展(1)市的变迁①宋代以前A.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B.西汉都城长安城东、城西有“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②宋代时A.城市中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B.旧时限制也被打破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D.城郊和乡村的“”更加普遍E.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著名的有等。(2)城市的发展①古代的长安、等大城市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6、,②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③南方经济的发展,使、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朝贡贸易(2)目的:102015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自先秦产生,逐步发展。(2)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3)宋代以来,商业城市越来越多,官府控制逐渐减弱。(4)官府控制下的古代对外贸易大多是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

7、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1)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2)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4.土地兼并问题(1)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2)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

8、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