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突破重难点教学妙招[1]

混合运算突破重难点教学妙招[1]

ID:37263443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混合运算突破重难点教学妙招[1]_第1页
混合运算突破重难点教学妙招[1]_第2页
混合运算突破重难点教学妙招[1]_第3页
混合运算突破重难点教学妙招[1]_第4页
混合运算突破重难点教学妙招[1]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合运算突破重难点教学妙招[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混合运算》突破重难点教学妙招 (一)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2、,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来突破重难点: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突破重点)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

3、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

4、×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

5、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

6、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作(突破教学难点):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对比方法:此题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

7、0-18×2②50-18×2  =50-36=32×2  =14(元)=64(元)  ③50-18×2④50-18×2  =36=36-50  =14(元)=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