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不能走形式

表扬不能走形式

ID:37266760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表扬不能走形式_第1页
表扬不能走形式_第2页
表扬不能走形式_第3页
表扬不能走形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表扬不能走形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对“热闹场景”的分析与思考案例: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师的“小红花”、“小星星”、“小动物卡片”满堂飞,“你真棒”、“你真聪明!”、“我们鼓掌表扬他!”不绝于耳,即使学生的发言是错误的,教师也不置可否,以“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带过。案例剖析1、方式单调,语言贫乏。耳朵里听到的几乎是相同或者类似的赞美之词,这些虽也算是激励性评价,但却让人觉得有一种形式化,简单化之嫌。有的老师为了“走教案”,甚至连发红花也变成了形式,一边发红花,嘴里说的却是过渡语,虽有表扬有激励,但却言不由衷,如果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小学毕业,听到的都是类似的赞誉之词,是否会感到乏味?

2、还能起到激励作用吗?2、激励性评价的理解浮于表面,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表扬而回避必要的批评,缺乏必要的引导。表面化的随意性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甚至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长期下去,会,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耐挫力下降。3、教师的表扬偏重结果或者是获取成功的个人能力。有人曾做过一个关于表扬的心理学实验;让所有参加实验的儿童完成四项任务且均获得成功,每次成功后,儿童都受到老师的表扬,但老师表扬的内容不同,一种是表扬取向归于个人或结果,如:“你很棒!”“你做得对!”一种是表扬取向归于

3、过程:“你很努力!”“你的方法很好,还能想出其它方法吗?”结果发现,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受到个人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最差,受到过程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最好,受到结果取向表现的儿童各方面表现介于上述两组之间。不同的表扬,不同的结果,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表扬他们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称赞他们为获取成功而使用的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而不只是表扬他们成功的结果和获取成功的个人能力。应对策略:1、摒弃违背事实的夸大其词的表扬。表扬和赏识应抓住闪光的事实。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这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学生身心的

4、健康发展,但绝不意味着对学生只能一味表扬,更无需廉价的表扬,更应摒弃违背事实的夸大其词的表扬。过多过滥的表扬激励会导致学生上瘾,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随意应付。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对实事求是表现出漠然的态度,甚至可能让学生因教育评价的不准确而产生对社会道德标准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教师在运用表扬手段的同时,要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当然在语言上要讲究方式,正确的态度应是:多些“平等”,少些“架子”;多些“微笑”,少些“脸色”;多些“真诚”,少些“心计”;多些“倾听”,少些“厌烦”;多些“宽容”,少些“苛求”;多些“关爱”,少些“

5、冷漠”;多些“赞赏”,少些“责备”……2、激励性评价必须与“引导”有机结合。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激励,更需要帮助和指导。但学生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是不同的。“赞扬”可使学生产生自信心,而“引导”则可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两者结合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激励作用。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能简单下个结论,也不能不置可否,而是应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所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发展性评价的激励性功能时,必须重视发展性评价的反馈、矫正功能,这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教育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洲的教育艺术就在“激励”与“引

6、导”的完美结合中体现出来,给人以“睿智”的感受。3、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注重过程的评价。当学生成功时,教师的称赞与表扬可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引导孩子从成功中看到什么。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对他们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表扬他们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称赞他们为获取成功而使用的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而不只是表扬他们成功的结果和获取成功的个人能力。4、激励性评价应采用多种形式表扬的方式忌单调,语言忌贫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有经验的老师会用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

7、下颌首……都能给学生无穷的力量。教师还应因材施教,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表扬、激励,要了解孩子们的需求从而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还要特别关注班上的后进生……总之,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切不可去赶时髦、凑热闹,而应脚踏实地地实践新课程,让我们的课堂真正鲜活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