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教案)

非攻(教案)

ID:37268809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非攻(教案)_第1页
非攻(教案)_第2页
非攻(教案)_第3页
非攻(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非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攻(节选)》【学习目标】1、掌握“何”“则”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2、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目标重点难点】掌握给文言文加标点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相关材料】1.作者简介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

2、、《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

3、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

4、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

5、,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2

6、.语言知识【难读字】园圃(pǔ)/鸡豚(tún)/栏厩(jiù)/衣裘(qiú)/兹(zī)甚【古今异义】众闻则非之(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苟亏人愈多(苟.如果。今无此义。)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誉之(古义:反而。今义:因此,就,表示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一词多义】国:今至大为攻国(国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故:是何故也(原因,缘故)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7、  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以:以亏人自利也(因为)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从而誉之(誉,赞美)②形容词作动词:众闻则非之(非,非难)【特殊句式】①省略句: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介词)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从而誉之,谓之(为)义。(“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②设问句: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③反问句: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教学过程】一、导入:古文断句标点是

8、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非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