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孩子心灵

用爱浇灌孩子心灵

ID:37278104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用爱浇灌孩子心灵_第1页
用爱浇灌孩子心灵_第2页
用爱浇灌孩子心灵_第3页
资源描述:

《用爱浇灌孩子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和我的学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育”既是育人,也是育己,教育是一个先育己再育人的过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就能教学相长。教师不是只付出和牺牲的“上帝”,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受益者。用心去倾听——这是老师挺难做到又必须做到的。就是让孩子们的把自己心结、心态和他们“不听话”的理由说出来。让他们敞开心扉,把心里话甚至是小秘密说出来,才能为我们打开实施教育的通路。我都耐心地去倾听,然后推心置腹地发表我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心

2、病的孩子无大错,只要把心里装着的话说出来,心里装着的事倒出来,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孩子们该向谁说?老师、家长如何给孩子创造说的氛围和说的机会?这些才是我们成年人应该特别考虑的问题。不要一味迁怒于“今天的孩子思想真复杂”,因为这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复杂也是孩子成长的标志。用心去观察——这是当老师有必要练就的一门真功夫。在许多成年人看来,孩子就是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学生就是学生,就应该全身心去学习,什么乱七八糟的杂念都不该有。可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却偏偏不能让老师和家长如愿,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

3、好奇,他们有太多的“非分”之想,他们的隐私难以启齿,他们总在极力向老师和家长隐瞒着自己的小秘密。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要宣称了解自己的孩子或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孩子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心理上与老师、家长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有许多事、许多话,许多时候欲言又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观察,只有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摸准他们的脉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用心去理解——这是一种换位思考,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可以读读《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这

4、本书,就是想告诉家长,正确认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过错,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对自己多一些反思,给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以缓冲。今天我更想告诉我的同行们,当学生发现和认可你对他的理解时,他不但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和尊敬你,而且接下来你的教导、指点,甚至是批评,他都会“言听计从”了。前不久在学校教学楼里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学生从办公室里跑出来,撞到了一位女老师,这位老师十分不悦,虎着脸把这个学生狠狠教训了一顿。看到那个学生满脸的惊恐,我不禁心中暗暗感叹:如果这时候您能安抚并提醒他几句,表达“不是因为撞了我,而是这

5、样跑不安全”的意思,学生在内疚的同时一定会增加对您这位和蔼、友善的老师的敬意。给学生台阶下,其实也是老师给自己台阶下,让学生难堪绝不是老师的胜利。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的体会:要想成为一个学生喜欢、信服的好老师,尤其要想做一名好老师,情商一定要相对高一些,而在情商的众多元素中,情感因素又是最最重要的。为了我们的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用情,即用老师爱学生的一片真情,去调动、发掘和影响学生可能被隐藏着的情商。用老师的爱心换学生的真情,让师生间的情缘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催化剂,能够收到事半功倍

6、的效果,心中有学生,这是一种境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需要为师者努力去追求。   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书海寻宝,不断学习,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学然后知不足,就会更有信心成为优秀教师。 用心,即心中有学生。老师要用心去观察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心真正用在学生身上,尤其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老师的心学生是看得见的:你对学生的真心,学生迟早会接受并回报;你对学生耐心,学生迟早会被

7、感化;你在学生面前虚心,学生会更加敬重你。反之,你对学生不关心,学生会疏远你;你对学生不真心,学生会鄙视你。心中有学生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地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把他们当成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与教师平等的人。虽然他们还未成年,思想还不成熟,感情还很稚嫩,性格还不稳定,欲望还很虚幻,恰恰因为这样,才需老师和家长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果站在孩子们的“心”外,一味凭主观臆想而评头品足,指手画脚,甚至妄下结论,只会招致他们的逆反、沉默和对抗。我

8、还发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差。  有人说:“如果有一位学识渊博、才华超群的语文老师活跃于讲台,那么台下的学生中有望日后有名作家问世;如果没有优秀、聪颖的数学教师作指导,学生即使有数学禀赋,也不能被催化为才能。”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同样饱满、健全的种子,落在湿润、温暖、肥沃的土壤里和落在沙漠中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我也希望,与我的学生在教与学、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臻于完美。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了抽芽的力量,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