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ID:3729924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考号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语音一致的一项是()A.着落着手着陆附着B.中伤中肯中看中意C.巷战巷道深巷小巷D.称职简称称道自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青冢笔走龙蛇浅斟低唱阴谋诡计B.尘滓汗流浃背桀骜锋利绵里藏针C.微漠销声匿迹察颜观色旁征博引D.蹂躏同盟鸥鹭各行其事战战兢兢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奉行公

2、事,遵守法令B.约二斤鸡蛋          约:大约C.还不愧杀            愧杀:很惭愧D.别烦躁,别起急      烦躁:烦闷急躁4.依次填入下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四婶,       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     懒      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所以还提起祥林嫂。A.只有     因为   或   或    而且    所以 B.唯独    由于    非    即    或者    所以C.只有     因为  

3、  非    即    或者    所以D.只有     因为    或    或    甚至    所以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再难懂的问题他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使人一听就明白。B.这个商场的服务员服务态度之差是有口皆碑的,所以,经济效益也愈来愈差。C.一阵秋风吹过,树叶飘落,那摧枯拉朽的声音仿佛告诉人们:冬天要来了。D.温州财团在炒热了上海和杭州的楼盘后,开始挥师苏州、北京等地,在当地楼市上可谓“兴风作浪”。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4、A.学校及时就这一事件对全体师生和党员、团员进行了一场法制教育。B.继承和发扬传统又突破传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C.随着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一切领域都将卷入空前的知识大革命。D.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不少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7.下列不含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三聚氰胺”吃进了稚嫩无辜孩童的腹中、“地沟油”死灰复燃、““瘦肉精”横空出世、“染色馒头”一如三月的杜鹃花,缤纷夺目……我们在抛弃了善良的同时,善良也抛弃了我们;我们在

5、制造罪恶的同时,我们也正在“享用”着自己的罪恶;我们在追求繁华虚伪的同时,虚伪正一点点淘空我们的灵魂,试问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如何能赢得上帝的青睐和尊重?如何才能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A.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出一系列“罪恶”行径,读来令人触目惊心。B.“染色馒头”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染色馒头美丽的外表对于人们的迷惑性之大。C.“虚伪正一点点掏空我们的灵魂”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虚伪对于人的精神腐蚀过程。D.结尾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灵魂善良之于人的重要性。8.下列各句

6、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B.这些光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C.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D.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9.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而倔起阡陌之中10.措辞得

7、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过秦论》借古喻今,其目的是劝唐玄宗施行仁政,以防重蹈秦始皇因施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B.《史记》是司马迁所著,《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D.苏轼的《六国论》希

8、望宋朝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勿蹈六国覆辙。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