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ID:37302767

大小:1.83 MB

页数:115页

时间:2019-05-12

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1页
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2页
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3页
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4页
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基础要点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的个体。①同一物种因分布区域不同可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所有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同种全部提醒②满足3个条件——自然区域、同一物种、全部个体才构成种群。例如,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符合“同一物种”这个条件;一个池塘中全部的成年鲤鱼不符合“全部个体”这一条件;因此,都不是种群。2.种群的特征(1)分类:包括特征、特征和遗传特征。(2)数量特征的比较数量空间项目特征定义特点或作用种群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内某种群的个体

2、数量样方法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③调查方法: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体积不同样方标志重捕新产生(死)决定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三种类型:型、稳定型、型②可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内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增长衰退预测影响迁入或迁出直接影响3.空间特征(挖掘教材P63图)(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或。(2)类型及实例:水稻的分

3、布;杂草的分布;瓢虫的集群分布。位置状态布局均匀随机练一练下列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如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A项属于年龄组成,B、D两项是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描述,C项是种群的空间分布。C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个体的种群。2.估算法(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

4、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的动物。3.意义:农业害虫的,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随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强大监测和预防较小较大适合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并不是只有植物,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蚯蚓、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都可采用该方法。特别记忆三、种群增长曲线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1)表现形式及意义通过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于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和种群数量变化。(2)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

5、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曲线图数学解释预测合理的假设数学检验或修正2.“J”型和“S”型增长曲线种群增(1)长的“J”型曲线①模型假设:在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②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③曲线:呈型,无值④增长速率保持不变食物和空间敌害一定的倍数Nt=N0·λtJK种群增长(2)的“S”型曲线①成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使该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②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

6、长后,数量的增长曲线③K值:又称,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④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在时达到最大有限的加剧增加降低上升相等趋于稳定环境容纳量种群最大数量K/2(3)实践应用:砍伐森林、养殖捕捞的适宜时间为时。练一练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K/2解析该曲线反映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曲

7、线,t1对应的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在K/2时即t1时为最佳捕捞点,因为该点捕捞即可以不影响其持续产量,同时又可获得最大捕捞量;当然K/2以上也可以捕。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应呈上升趋势,最后达到K值。答案B四、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和数量变化的意义1.影响因素种内(1)关系影响种间(2)关系影响①起始个体数(N0)②直接决定因素:、③间接影响因素: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①——传染病②捕食——③竞争和互利共生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寄生食物和天敌(3)人为因素影响: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4)自然因素影响:

8、气候条件等。2.对有害动物的、野生生物资源的,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都有重要意义。防治保护和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